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果,展轉,菩薩重因 ,眾生重果,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一本二展轉  三垢五彌廣  諸海十二事  淵銷越度歡

生死品第三十七    十有八章
生死品者 說諸人魂 靈亡神在 隨行轉生



 「菩薩重因 ,眾生重果。」 比較
 莊子˙刻意:「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2007
不知道什麼什麼,聽人互稱「菩薩」(尊稱樂善好施的好人),有點訝異。因為這是拜拜前的”偶像”…

周二(7/10),《國際先驅論壇報》等等大報,在頭版報道了中國前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和疏忽職守罪被處決的消息。

我們這世界的人但覺有點不可思議。這樣大的官司,這樣快就判決、執行….

眾生說說:「重要的是,治理造成郑筱萸现象的机制…….」當然很容易

---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果,木實也。象果形在木之上。”徐鍇繫傳:“樹生曰果,故在上也,指事。”
注音
釋義
(一)guo3《廣韻》古火切,上果見。歌部。 (1) 植物所結的果實。《說文‧木部》:“果,木實也。”《易‧說卦》:“為果蓏。”陸德明釋文:“馬云:果,桃李之屬;蓏,瓜瓠之屬。應劭云:木實曰果,草實 曰蓏。……張晏云:有核曰果,無核曰蓏。”《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癸未,立魏國夫人劉氏為皇后。皇后生於寒微,既貴,專務蓄財,其在魏州,薪蘇果茹皆販鬻之。”胡三省注:“果,覈也。”《農政全書‧農本‧經史典故》:“瓜瓠果蓏,殖於疆埸。” (2)事情的結局;結果。與“因”相對。如:前因後果。《南史‧范雲傳附范縝》:“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大唐西域記》卷十一:“靈鑒潛被,願求多果。”聞一多《什麼是儒家》:“奴隸社會是歷史必須通過的階段,它本身是社會進步的果,也是促使社會進步的因。”
(3)實現;信實。凡事與預期相合的稱果,不合的稱不果。《廣雅‧釋詁一》:“果,信也。”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三:“凡言與事應曰果。”《韓非子‧外儲 說下》:“君謀欲伐中山,臣薦翟角而謀得果。”《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孟軻)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晉陶潛《桃花源 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4)勝。《爾雅‧釋詁》:“果,勝也。”郭璞注:“果,得勝也。《左傳》曰:‘殺敵為果。’”《廣韻‧果韻》:“果,克钬寸也。”
(5)有決斷。《玉篇‧木部》:“果,果敢也。”《廣韻‧果韻》:“果,定也。”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木部》:“果,木實謂之果,故謂事之實然者曰 果然。因之果敢、果斷之義生焉。”《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五曰果。”鄭玄注:“果,謂以勇決為之。”《論語‧雍也》:“由也 果,於從政乎何有﹖”《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五:“太果則滅裂之釁開。”
(6)美。《字彙補‧木部》:“果,美也。”《國語‧鄭語》:“味一無果。”韋昭注:“五味合,然後可食。果,美。”
(7)飽足。如:果腹。《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 (餐)而反,腹猶果然。”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論與僧各食一蔕,腹果然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六》:“小食後腹果甚。”
(8)副詞。1.表示結果,相當於“終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國語‧晉語三》:“佞之見佞,果喪其田。”韋 昭注:“果,猶竟也。”2.果真。《戰國策‧楚策一》:“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 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3.到底;究竟。《孟子‧離婁下》:“儲子曰:‘王使人目钫閒夫子,果有以異於人乎﹖’”宋胡仔《苕溪 漁隱叢話前集‧杜牧之》:“漢魏時夷狄未有可汗之名,不知果誰之詞也。”明李贄《答耿中丞》:“天下果何時而太平乎哉!”
(9)連詞。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若”。《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帥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果遇,必敗。”《史記‧晉世家》:“獻公曰:‘虢嘗助晉伐我,又匿晉亡公子。果為亂,弗誅,後遺子孫憂。’”
(10)通“裹”。《爾雅‧釋魚》:“(龜)前弇諸果。”陸德明釋文:“果,
家作裹,唯郭作此字。”《靈樞經‧壽夭剛柔》:“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
(11)通“婐(<現代音>wo3<\/現代音>)”。女侍。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果,栏借為婐。”《孟子‧盡心下》:“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趙岐注:“果,侍也。”按:《說文‧女部》引作“婐”。
(12)姓。《萬姓統譜‧哿韻》:“果,古巴子國。明果琳,武定人,弘治中貢士,任訓導。”
(二)luo3 《集 韻》魯果切,上果來。歌部。通“臝(裸)”。裸露。《周禮‧春官‧龜人》:“東龜曰果屬。”鄭玄注:“杜子春讀果為臝。”賈公彥疏:“此龜前甲長,後甲 短,露出邊,為臝露,得為一義。”《逸周書‧王會》:“狡犬者,巨身,四足果。”王念孫雜志:“‘四足果’者,四足無毛之謂與。”
(三)guan4 《集韻》古玩切,去換見。歌部。通“祼”。酌酒澆地以祭祀。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果,栏借為祼。”《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鄭玄注:“果,讀為祼。”


教育部國語辭典

【眾生】

一切有生命的動植物。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

人以外的動物。水滸傳˙第三十回:眾生好度人難度,原來你這廝外貌相人,倒有這等賊心賊肝。

佛教用語。指一切有情識作用的生物。亦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輪迴的各種生命體。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貧僧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亦作有情、有識。


【菩薩】
解釋:佛教用語。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
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
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尊稱樂善好施的好人。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小的送他到廣東家裡,他家親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謝了老爺的恩典;又都磕小的頭,叫小的是菩薩。





 1. 展轉
 注音一式 ㄓㄢˇ ㄓㄨㄢˇ
 漢語拼音 zh n zhu n  注音二式 j n ju n
反覆變化。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轉不可約。」金瓶梅˙第四十七回:「據這小廝所言,就是實話。汝等如何展轉得過。」
迴環反覆。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肚裡展轉了幾番,卻就變起卦來。」
翻來覆去而不得安眠。三國˙魏˙曹丕˙雜詩:「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亦作「輾轉」。
曲折、間接。後漢書˙卷六十四˙趙岐傳:「岐與新除諸郡太守數人俱為賊邊章等所執。賊欲脅以為帥,岐詭辭得免,展轉還長安。」亦作「輾轉」。
流轉遷徙。漢˙無名氏˙飲馬長城窟行:「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1. 反復;變化。《戰國策·趙策一》:“ 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輾轉不可約。” 鮑彪 注:“輾轉,猶反覆也。”《漢書·匈奴傳下》:“質其愛子以累其心, 匈奴 雖欲輾轉……奈殺其愛子何!”《金瓶梅詞話》第四七回:“據這小廝所言,就是實話,汝等如何輾轉得過?”《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 何玉鳳 ﹞暗想道:‘他既拉我去同看,料想 安伯母 不至拿著釵釧,硬來插戴,這事還有輾轉。’”

2. 重複貌。形容次數多。 元稹 《答胡靈之》詩:“鈆鈍丁寧淬,蕪荒輾轉耕。” 高栻 《集賢賓·怨別》套曲:“我這裏輾轉的疑惑,越思量越越的難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肚裏輾轉了幾番,卻就變起卦來。”

3. 形容經過多種途徑,非直接的。《後漢書·趙岐傳》:“ 與新除諸郡太守數人俱為賊 邊草 等所執。賊欲脅以為帥, 詭辭得免,輾轉還長安 。” 李賢 注引《決錄注》:“ 還至 陳倉 ,復遇亂兵,裸身得免,在草中十二日不食。”《舊唐書·孝友傳·張琇》:“各申為子之志,誰非徇孝之夫,輾轉相繼,相殺何限。”《元典章·刑部十九·禁乞養過房販賣良民》:“不許似前以乞養過房為名,説誘人家男女,輾轉販賣。” 康有為 《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試官妄取,謬種輾轉以相傳;學子循聲,沒字空疏而登第。”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三日前,輾轉得一月二十五日來信。”

4. 遊移盤桓;流轉遷徙。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後漢書·段熲傳》:“ 遂窮追,輾轉山谷間,自春及秋無日不戰。”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穀縣》詩之三:“有弟有弟在遠方,三人各瘦何人強。生別輾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九:“自旦至暮,只管輾轉於利慾之中。” 曾國藩 《苗先簏墓誌銘》:“自余 咸豐 初出京,輾轉兵間。至 同治 七年,重入都門。”

5. 翻身貌。多形容憂思不寐、臥不安席。《楚辭·劉向<九歎·惜賢>》:“憂心輾轉,愁怫鬱兮。” 王逸 注:“輾轉,不寤貌。” 李鹹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詩:“輾轉簷前睡不成,一牀山月竹風清。” 耶律楚材 《醉義歌》:“困眠未足正輾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王錡 《寓圃雜記》卷上:“﹝ 陸孟昭 ﹞一日録囚獄中,見重囚皆三木偃臥,不能輾轉。”《再生緣》第二一回:“君王暫息旁邊榻,輾轉尋思甚不安。”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她用破布來揩了她自己的酸淚,有時竟輾轉到半夜。”

6. 猶周轉;應付。《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便有個三四萬銀子,又支持得幾年,若不早為籌畫,到了那輾轉不開的時候,還是請公公重作出山之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