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念 ,炯炯,念念,目光炯炯; 猷,有猷有為有守, 盤桓 ,垂念

 1. 炯炯
 注音一式 ㄐㄩㄥˇ ㄐㄩㄥˇ
 漢語拼音 ji n  ji n  注音二式 ji ng ji ng
光明、光亮。宋˙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栖不定詞:「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看那先生細瘦,通眉長爪,雙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便也一見如故。」
明察。清˙龔自珍˙戒將歸文:「精炯炯其獨寤兮,物溫溫其燭楹。拂清輝而不御兮,嫌太陰之尚墮乎。」
張目不眠。三國˙魏˙陳琳˙止欲賦:「宵炯炯以不寐,晝舍食而忘飢。」
民主從來不是一直線的,今日台灣民主也可能變成明日黃花;在香港佔中行動發動之前,習近平在上周建國65周年的談話裡又突然重提:「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顯示台灣根本無所遁逃於對岸領導人的「中國夢」裡,台灣不可多慶幸自己與香港地位不同,而是該目光炯炯地從香港佔中得到啟示。




念念
每一個念頭。唐˙白居易˙贈草堂宗密上人詩:「吾師道與佛相應,念念無為法法能。」
形容心念的貫注。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何須安一個『必』字在心頭,念念要恁地做。」


以報故人垂念之誼  陳獨秀致胡適1932.12.1
 1. 垂念
 注音一式 ㄔㄨㄟˊ ㄋ|ㄢˋ
 漢語拼音 chu  ni n  注音二式 chu i ni n
關照俯念。如:「承蒙垂念」。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重蒙垂念,足見厚情。」或作「垂眷」。



 楊聯陞的"引言與結語----為香港講座(1985)成書而作" 說陳伯莊是錢賓四的學侶兼棋友
楊聯陞在1957年下與陳伯莊 下過棋 1960元旦盤桓竟日 當時已讀他主編的現代學術季刊 甚為佩服 後又讀 卅年存稿 讀胡先生序  知陳先生是"有猷有為有守"的一位高人  並與西方學界名家如 Parsons 與Lasswell 直接通訊討論
 70. 
 注音一式 ㄆㄢˊ ㄏㄨㄢˊ
 漢語拼音 p n hu n  注音二式 p n hu n
 相似詞  徘徊  逗留  相反詞 
徘徊、留連不前。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桓。」
觀望。文選˙李密˙陳情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桓,有所希冀。」
逗留。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聰云)小僧取鑰匙,開了佛殿﹑鐘樓﹑塔院﹑羅漢堂﹑香積廚,桓一會,師父敢待回來。」老殘遊記˙第四回:「步行在街上游玩了一會兒,又在古玩店裡桓些時。」
廣大的樣子。文選˙陸機˙擬古詩十二首˙擬青青陵上柏:「名都一何綺,城闕鬱桓。」呂延濟˙注:「桓,廣大貌。」





.   部首 犬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ㄡˊ
 漢語拼音 y u  注音二式 y u

謀略、計畫。爾雅˙釋詁上:「,謀也。」書經˙君陳:「爾有嘉謀嘉,則入告爾后。」

道理、法則。詩經˙小雅˙巧言:「秩秩大,聖人莫之。」鄭玄˙箋:「,道也。大道,治國之禮法。」

姓。如漢代有康。


圖謀。周禮˙春官˙家宗人:「以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


發語詞,無義。書經˙大誥:「大誥爾多邦,越爾御事。」

憶昔命名,懸的甚高,時隔念載,荒田已成綠蔭,而最足欣慰者,目睹國內外各大學及社會各界,咸有東海傑出人才。勉兮諸君,其悉為繼起之俊秀歟!
敬祝第十七屆畢業同學
杭立武


 23.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ㄋ|ㄢˋ
 漢語拼音 ni n 注音二式 ni n
惦記、想。如:「思」、「掛」。唐˙白居易˙傷遠行賦:「惟母子之心,心可測而可量。」
。佛教指將心清楚放在對象上而不忘失。如:「佛」、「施」。大安般守意經˙卷下:「出入息。」
吟誦、誦讀。通「唸」。如:「書」、「經」、「咒」。紅樓夢˙第十四回:「說著,便吩咐彩明花名冊,按名一個一個喚進來看視。」
讀、研習。如:「你現在幾年級?」、「他一完中學,就開始工作了。」
反反覆覆述說著。如:「念念有詞」、「她嘴巴一直個不停」、「媽媽你是為了你好。」
記住。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舊惡,怨是用希。」
憐愛。唐˙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盧山詩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郊原晚吹悲號號。」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記取樓前綠水,應我終日凝眸。」
極短的時間。如:「一頃」、「念念分明」。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十六:「偈曰:『一。』釋曰:『此上品忍但一剎那,無長時。』」
頭、想法。如:「雜」、「一之仁」。紅樓夢˙第四回:「這馮公子,空喜一場,一未遂,反花了錢,送了命。」
二十。通「廿」。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九齣:「湊著個韶陽小道姑,年方八,頗有風情。」
姓。如北周有賢。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念,常思也。心,今聲。”
注音
釋義
(一)nian4《廣韻》奴店切,去木钫忝泥。侵部。 (1)思念;懷念。《說文‧心部》:“念,常思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謂長久思之。”《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唐白居易《傷遠行賦》:“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測而可量。”宋蘇軾《秀州僧本瑩靜照堂》:“鳥囚不忘飛,馬繫常念馳。”
(2)思考;考慮。《書‧洪範》:“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孫星衍疏引馬融曰:“凡其民有謀有為,有所執守,當思念其行,有所趣舍也。”《史記‧淮陰侯列傳》:“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新唐書‧魏徵傳》:“安不思危,治不念亂,存不慮亡也。”
(3)念頭;想法。如:一念之差。晉陶潛《閑情賦》:“炯炯不寐,眾念徘徊。”宋陳亮《與應仲實書》:“困苦之餘,百念灰冷。”元貫雲石《清江引‧知足》:“識破幻泡身,絕去钫?双功名念。”
(4)憐憫;憐愛。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念,猶憐也,愛也。”《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隴頭流水歌辭》:“念 吾一身,飄然曠野。”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誌》:“姆抱幼子立側,眉眼如畫,髮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元關漢卿《竇娥》第三折:“念竇 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
(5)唸;誦讀。《漢書‧張禹傳》:“欲為《論》,念張文。”王先謙補注引周壽昌曰:“念,背誦也,今猶云讀書為念書。”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河東》:“有瞽者在橋上念經求化。”《西遊記》第三回:“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
(6)同“廿”。二十。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開業寺碑》:“碑陰多宋人題名,有曰:‘……元祐辛未陽月念五日題。’以廿為念,始見于此。”明湯顯祖《牡丹亭‧旁疑》:“湊著個韶陽小道姑,年方念八,頗有風情。”茅盾《子夜》十一:“不多,不多!三個人拼做念來萬。”
(7)佛教名詞。法相宗別境之一。指記憶。《俱舍論》卷四:“念謂於緣明記不忘。”《大乘廣五蘊論》:“云何念﹖謂於慣習事,心不忘失,明記為性。”
(8)姓。《通志‧氏族略五》:“念氏,望出河南。西魏太傅、安定公念賢,代人也。”《續通志‧氏族略八》:“明河南祥符有念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