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起,腠理,寔,敕,臠,臠割,禁臠

第二節 戴震字義

北方學者重實行,義理上固不如南方學者為勝。清代理學的代表是戴震,他自道自己的學術思想說,「僕生平論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 人心之要。今人無論正邪,盡以意見誤名之曰理,而禍斯民,故疏證不得不作。」(與段若膺書)又說:「蓋昔人斥之為意見,今人以不出於私即謂之理。由是以意 見殺人,咸自信為理矣!聊舉一字言之,關乎德行、行事匪小。」(與段若膺論理書)這裏講得很清楚,把意見當成理,就會以意見殺人。意見是私、理是公,理與 意見,公私之間而已。戴震之學,也就是要辨明此二者。

他說:「古人曰『理解』者,即尋其腠理而析之也。」「後儒以理、欲相對,寔雜老氏無欲之說。」「不知欲也者,相生養之道也。能視人猶己則忠,以己 推之則恕,憂樂於人則仁,出於正、不出於邪則義,恭敬不侮慢則禮,無差謬則智。曰忠恕,曰仁義禮智,豈有他哉?在常人為欲,在君子皆成懿德。」「況欲之 失,為私不為蔽。自以為得理,而所執之理寔謬,乃蔽而不明。聖人而下,罕能無蔽─有蔽之深者,有蔽之淺者。自謂蔽而不明者有幾?問其人曰:聖矣乎?必不敢 任;而譏其失理,必怒於心。是盡人不知己蔽也。」(與段若膺論理書)

可見,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明理,反省己蔽是很難的。戴震認為,欲聞道,「非從事於字義、制度、名物,無由以通其語言。宋儒譏訓詁之 學,輕語言文字,是欲渡江而棄舟楫、欲登高而無階梯也。為之卅餘年,灼然知古今治亂之源在是。」(與段若膺論理書)由文字、語言以通道,也就是由名以通 道,這是清學的真精神。老子說可道、可名,道與名的關係,在古代其實是一個常識。
.   部首 肉 部首外筆畫 19 總筆畫 25
 注音一式  ㄌㄨㄢˊ
 漢語拼音  lu n  注音二式  lu n


把肉切割、分解成肉塊。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下:「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見「臠臠」條。
(又音)ㄌㄩㄢˇ lyun(03910)

 6. 禁
 注音一式 ㄐ|ㄣˋ ㄌㄨㄢˊ
 漢語拼音 j n lu n  注音二式 j n lu n
晉元帝鎮守建康時,食物缺乏,每得一豚便視為珍品,豬脖子上的肉尤為精美,群臣不敢食而薦於帝,當時稱為「禁」,指帝王所鍾愛者。見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後用於比喻私自享有,不許他人染指的東西。唐˙杜甫˙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前後百卷文,枕籍皆禁。」
 4. 
 注音一式 ㄌㄨㄢˊ ㄍㄜ
 漢語拼音 lu n     注音二式 lu n g 
分割。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邊讓傳:「怪此寶鼎未受犧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割之閒。」


 6.   部首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ㄔˋ
 漢語拼音 ch   注音二式 ch 

告誡、命令。如:「申」。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光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

謹慎修持。通「飭」。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能身率下。」

帝王的詔書。如:「詔」。新唐書˙卷三十六˙百官志一:「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三曰冊,天子用之。」

道士用在符咒上驅役鬼神的命令。如:「令咒燒」。


2. 
注音一式 ㄘㄡˋ ㄌ|ˇ
漢語拼音 c u l 注音二式 ts u l
肌肉的紋理。西湖二集˙吹鳳簫女誘東牆:「有的說是感冒了風寒,入於理,一時不能驅遣。」

3.   部首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ㄕˊ
漢語拼音 sh 注音二式 sh


安置。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周易音義:「寘,姚作,置也。」


真實、實在。通「實」。禮記˙坊記:「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受其福。」


香港內幕交易定罪第一案
香港一家法庭認定一名財務經理依據內幕消息交易公司股票的罪名成立,這是香港市場監管部門調查下首起被定罪的內幕交易案。
《說文》:“起,能立也。从走,巳聲。黹庞止己伛,古文起,从辵
。”桂馥義證:“巳聲者,《玉篇》:‘巳,起也。’晉《樂志》:‘巳,也。’《白虎通‧五行篇》:‘太陽見於巳,巳者物必起。’”按:“巳”,聲符兼表意義。

(35)量詞。《紅樓夢》第二十回:“你只護那起狐狸,那裏還認得我了呢﹖”《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一回:“恰好莊間狄員外大興土木,創起兩座三起高樓。

(1)由躺而坐;由坐而立。《說文‧走部》:“起,能立也。”《廣雅‧釋詁四》:“起,立也。”《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唐柳宗元《零陵郡復乳穴記》:“以為不信,起視乳穴。”董必武《霜降後二日偶成》:“何處跌交何處起,起來重整跌時衣。”
(2)(物體)豎立,聳立。《書‧金縢》:“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孔傳:“郊以玉幣謝天,天即反風 起禾,明郊之是。”《素問‧皮部論》:“邪之始於皮也,沂然起毫毛,開理。”王冰注:“起,謂毛起豎也。”晉惠遠《廬山記田鄄各》:“東南有香爐山,孤 峰秀起。”
(3)起床。《孟子‧盡心上》:“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者,舜之徒也。’”《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
(4)飛。《孫子‧行軍》:“鳥起者,伏也。”張預注:“鳥適平飛,至彼忽高起者,下有伏兵也。”《文選‧謝朓〈和伏 武昌登孫權故城〉》:“鵲起登吳山,鳳翔陵楚甸。”李注:“《莊子》曰:‘失時則鵲起。’司馬彪曰:‘起,飛也。’”明王彝《秋林高士圖》:“風杉落葉 響,驚起棲煙鳥。”
(5)昇起。《荀子‧儒效》:“如是則貴名起,如日月。”王念孫雜志:“言貴名之顯箸也。”唐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 韓明府盧主簿》:“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衙內乘月色,閒行觀看。則見一片黑雲起,雲綻處,見一個人駕一 輪香車,載一個婦人。”
(6)凸起。《爾雅‧釋畜》“犦牛”晉郭璞注:“即犎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後漢書‧張衡傳》:“陽嘉元 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宋孔平仲《續世說‧讒險》:“義府勃然變色,腮頸俱起。”宋吳 自牧《夢粱錄‧歷代方外僧》:“元淨,字無象,姓徐,賜紫衣,辨才法師號。師生時,左肩有肉起如袈裟條。”
(7)引動,興起。《玉篇‧走部》:“起,興也。”《廣韻‧止韻》:“起,興也,作也。”《易‧姤》:“包魚, 起凶。”孔穎達疏:“起凶者,起,動也。民而動,失應而作,是以凶也。”《詩‧小雅‧沔水》:“念彼不蹟,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鄭玄 箋:“彼,諸侯也。諸侯不循法度,妄興師出兵。我念之憂,不能忘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冬十月丙申,王起師於滑。”杜預注:“起,發也。”《史 記‧項羽本紀》:“陳涉等起大澤中。”明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十六:“張角起而漢裂,黃巢起而唐傾。”
(8)出發,動身。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走部》:“起,本發步之偁。”《墨子‧公輸》:“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十三:“軍馬已起,更商量甚的﹖”又離開。《紅樓夢》第五十四 回:“說,便起了席。媳婦忙撤去殘席。”
(9)治愈。《呂氏春秋‧察賢》:“今有良醫於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萬也。”《後漢書‧韋彪傳》:“彪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寑。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宋王安石《贈陳君景初》:“珍丸起病瘠,鱠蟲隨泄嘔。”
(10)(使死者)復活。《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宋王安石《杜甫畫像》:“惟公之心古亦少,願起公死從之遊。”清戴震《與方希原書》:“起古人於今日,必哀而憐之。”
(11)舉用;徵聘。《戰國策‧秦策二》:“起樗里子於國。”高誘注:“起,猶舉也。”《宋史‧瀛國公紀》:“起李芾為湖南提刑。”郭沫若《滿江紅‧歌頌十尸钬由三中全會》:“起賢才,八億一條心,同建國。”
(12)應聘;出仕。《東觀漢記‧李業傳》:“公孫述欲徵李業,業固不起。”《世說新語‧方正》:“諸葛靚後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來。”
(13)出身。《漢書‧蕭何曹參傳贊》:“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
(14)扶持。《國語‧晉語四》:“平王勞而德之,而賜之盟質,曰:‘世相起也。’”韋昭注:“起,扶持也。”
(15)開始。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走部》:“起,引伸之為凡始事、凡興作之偁。”《孫子算經》上卷:“度之所起,起于忽。”《史記‧李斯列傳》:“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柳青《創業史》第二十五章:“平原上的街鎮,早飯時光,集就起了。”
(16)詩文結構或章法的開頭。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三:“詩一題一首,自為起合無論。其一題數首者,則合數首為起 合,易而置之便不可,蓋起句在前首,而合句在後首故也。”《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清翟灝《通俗編‧文 學》引范德機《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17)興建。《漢書‧郊祀志下》:“起步壽宮。”《新唐書‧突厥上》:“趙簡子起長城備胡。”《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田虎就汾陽起造宮殿。”
(18)建立,設置。《禮記‧禮運》:“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鄭玄注:“以其合於義,可以義起作。”漢曹 操《軍爭篇》:“聚國人,結行伍,選部曲,起營為軍陳。”《宋史‧王安石傳》:“市易之起,自為細民久困,以抑兼并爾,於官何利焉。”又開設。《醒世恒言 ‧白玉孃忍苦成夫》:“又起七晝夜道場,追薦白氏一門老小。”
(19)草擬。《後漢書‧百官志三》:“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唐韓愈《張中丞傳後》:“(張巡)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我伯父看見了,便立起來問道:‘這訃帖底稿,是那個起的呢﹖’”魯迅《書信‧致曹靖華
(20)跑,疾趨。《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之地矣。”高誘注:“起,走。舉,飛也。兔走、鳧趍,喻急疾也。
(21)翻動,疏鬆。《齊民要術‧種胡荽》:“開春凍解地起,有潤澤時,急接澤種之。”石聲漢校釋:“開春後,解凍 了,地也鬆動了。”又《種穀》:“春鋤,起地;夏為鋤草。”石聲漢校釋:“起,使土疏鬆。”《宋書‧文帝紀》:“冬十月起湖熟廢田千頃。”《兒女英雄傳》 第五回:“那兩個更夫正在那裏平墊方纔起出來的土。”
(22)取用(證件、書信等)。《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謝了主考,辭了提學。墳前祭掃了。起了文書。”《鏡花緣》第五十六回:“閨臣同人去赴試,先在府縣起了文書。”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一:“這麼一來,人們除了起路條,都不上農會。”
(23)搬運。《儒林外史》第五十回:“鳳四老爹又叫萬中書親自到承恩寺起了行李來。”《市聲》第五回:“(伯廉)又找揚陶安,把繭子起上了棧,回到四海昇平樓吃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一回:“即刻連夜開夜工起貨,只怕到天亮也起完了。”
(24)開徵(賦役)。《管子‧臣乘馬》:“起一人之繇,百畝不舉;起十人之繇,千畝不舉。”《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 定四年》:“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軍,漢人有田四頃,人三丁者簽一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起天下民夫百萬,開汴河一千餘里,役死人夫無 數。”又交納(賦稅)。《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只有續置一個小小田莊,未曾起稅,官府不知。”《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胡說!若俱此不 起稅,國課何來﹖”
(25)用刀將肉橫切成薄片。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布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 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明馮夢龍《古今譚概‧汰侈部‧廚娘》:“(廚娘)據坐胡,徐起、切、抹、批。” 又揭起。元佚名《神奴兒大鬧開封府》:“你若犯在我那衙門中,該誰當直,馬糞裏污的杖子,一下起你一層皮。”
(26)蠶兒打眠後脫殼起食。唐韓愈《潮州祭神文五首》之二:“蠶起且眠矣而雨,不得老以簇也。”清周凱《飼蠶》之六:“現當大起時,採葉不離手。”
(27)啟發,開導。《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何晏注:“孔子言子夏能發明我 意,可與共言《詩》已矣。”邢昺疏:“起,發也。”《論衡‧感類》:“奚仲感蜚蓬,而倉頡起鳥跡也。”《北史‧楊敷傳附楊約》:“吾智慧殊不及此,賴汝起 余。”
(28)開啟,張開。《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塔》:“那婦人同丫鬟下船,見了許宣,起一點朱唇,露兩行碎玉,向前道一個萬福。”明朱國楨《湧幢小品‧老君像》:“推窗入,香氣充滿。餘像皆如故,而老君獨起齒,若改削成者。”
(29)取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三:“又叫人起出骨殖來與他帶去。”清唐甄《潛書‧吳弊》:“公能以十金予其主人,則起其棺而去之矣。”孫《風雲初記》九:“把埋藏了的槍枝起出來。”
(30)清宮用語,指皇帝召見或進見、進謁。《負曝閒談》第二十六回:“陸大軍機歇息一會,上頭叫起,陸大軍機就和一班大臣進去。”《孽海花》第二十六回:“從此每天要上兩處衙門,上頭又常叫起兒。”
(31)扮演角色,即某飾何人叫“起”。《中華大字典‧走部》:“起,演劇,某飾何人亦曰起。”
(3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開始或完成,表示動作關涉到某事物。唐吳融《野廟》:“日暮鳥歸人散盡,野風吹 起紙錢灰。”《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問起根由,至親三口,抱頭而哭。”毛澤東《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我們這次大會的預備會議,從今 天算起,祇有十幾天的時間。”
(33)用在動詞後常跟“不”、“得”連用,表示能(不能)經受住,表示夠(不夠)標準。《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討賒賬不起,不得脫身。”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要學習,不要驕傲,不能看不起人。”
(34)介詞。放在時間或處所詞的前面,表示始點,相當於“從”、“自”、“由”。五代明宗曹皇后《以皇長子潞王監國 令》:“可起今月四日知軍國事,權以書詔印施行。”宋王禹偁《擬罷蘇州貢橘詔》:“起今後本州所貢洞庭柑橘,候見旨即得供進,不得脩為常貢。”楊朔 《北黑》:“起北安到黑河,頂三百多里路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