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答謝民師書(蘇軾),初中,愈遠

惠力寺

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軾受性剛簡,學迂材下,坐廢累年,不敢複齒縉紳。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
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孔子曰:“ 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 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于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者乎? 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謂雕蟲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類 也。而獨悔于賦,何哉?終身雕篆,而獨變其音節,便謂之經,可乎?屈原作《離騷經》,蓋《風》、《雅》之再變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可以其似賦而謂之雕蟲 乎?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餘矣;而乃以賦鄙之,至與司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眾,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因論文偶及之耳。歐陽文忠公言:“文章 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紛紛多言,豈能有益於左右,愧悚不已。
所須惠力法雨堂字,軾本不善作大字,強作終不佳,又舟中局迫難寫,未能如教。然軾方過臨江,當往遊焉。或僧有所欲記錄,當為作數句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今日至峽山寺,少留即去。愈遠,惟萬萬以時自愛。選自《四部叢刊》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最 近我倆分別之後,多次承你來信問候,詳知你日常起居安好,十分欣慰。我稟性剛直簡慢,學問迂闊,才質駑鈍,因事連年被摘,不敢再自居于士大夫行列。自從回 到海北,見到舊日親友,也已經漠然如同隔代之人,何況與您平素沒有交往,還敢與您訂交嗎?您數次屈尊光臨,立談之間一見如故,使我萬分欣幸,意想不到,無 法用言辭來形容。 您 給我看的書啟、詩賦、雜文,我已讀了多遍。大作猶如行雲流水,原本無一定的形式,飄蕩流動,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態,舒卷自如。孔子 說:“說話不講究文采,流傳就不會廣遠。”又說:“言辭只求能表達意思就行了。”言辭僅要求能達意,好象是不講究 文采,這是很不對的。要把握住事物的微妙 處,真象拴風捉影那樣難。心中能把事物徹底弄清楚的,大概在千萬人中也找不到一個,而何況是要用口說和手寫把事物表達清楚呢?表達清楚的,這就叫“辭達 ”。言辭要做到能夠達意,那麼文采就運用不盡了。揚雄喜歡用艱深的辭藻來文飾淺顯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捷了當地說出來,就人人都能明白了。這種寫作方法正是 揚雄自己所批評的“雕蟲篆刻”那一套。他的《太玄》、《法言》都屬於這一類。而他偏偏只對作賦追悔,這是為什麼呢?終身經營雕蟲小技,而寫作《太玄》、 《法言》時僅僅變有韻之文為無韻之文,便稱之為經,這可以嗎?屈原作的《離騷》,是《風》、《雅》傳統的再發展,即使與日月爭輝也不遜色。難道我們可以因 為它象賦而稱之為雕蟲小技嗎?如果賈誼趕上了作孔子的學生,那麼他的學行已經足以“入室”了。而揚雄卻因他作過辭賦而貶低他,以至與司馬相如等同。象這樣 淺陋的見解,在揚雄身上是很多的。這些話可以同明白人說,不能同一般人講,我因為議論文章,所以偶然談到。歐陽修先生說:“文章象赤金美玉,市上本有定 價,不是憑誰的一句話就能論定價格的貴賤。”我囉裏囉索講了一大堆,對您未必有什麼好處吧,真是慚愧惶恐不已。
您 索要惠力寺法雨堂的題字,我本來不善於書寫大字,勉強寫來終究不好,又加上船上地方狹窄難以書寫,所以未能遵命寫好。但是我將路過臨江,理當前去遊覽。或 者寺僧要我寫一點什麼,我會寫上幾句留在寺院內,以安慰您的鄉土之思。今天到達峽山寺,稍作逗留後就離開。相距越來越遠,希望你千萬隨時珍重。(丁如明)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遠,遼也。从辵,袁聲。黹萨止日少伛,古文遠。”姚文田、嚴可均校議:“黹萨止日少伛,從從步,會意。黹膑止日韬伛,古陟字。知黹止日韬伛即步也。”
注音
釋義
(一)yuan3《廣韻》雲阮切,上阮云。元部。 (1) 遙遠。指空間距離大。《爾雅‧釋詁上》:“遠,遐也。”《廣韻‧阮韻》:“遠,遙遠也。”《詩‧豳風‧七月》:“取彼斧斨,以伐遠揚。”毛傳:“遠,枝遠 也。”孔穎達疏:“言‘遠,枝遠’者,謂長枝去人遠也。”唐杜甫《過洞庭湖》:“湖光與天遠,直欲泛仙槎。”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 說二集序》:“貴州很遠,但大家的情景是一樣的。”又以……為遠。《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毛澤東《紀念白 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也指遠方的人。《後漢書‧蔡邕傳》:“有菟馴擾其室旁,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2)久遠。指時間漫長。《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邢昺疏:“遠,謂親終既葬日月已遠也。”《呂氏春秋‧大樂》:“音樂之所由來者遠 矣。”高誘注:“遠,久。”《新唐書‧選舉志》:“所謂制舉者,其來遠矣。”《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因船是年遠的,又帶貨太重,發起漏來。”又 與“中”、“下”等配套使用,表時間先後,具有序數的作用。《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臣伏惟陛下遠覽姬文二虢之援,中慮周成召、畢之輔,下存宋昌 磐石之固。”
(3)多,指差距大。《呂氏春秋‧審為》:“韓之輕於天下遠,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高誘注:“遠,猶多也。”唐韓愈《師說》:“古之聖人,其出人也 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
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元氣恢復了,就該加工做一天自己該做的工作。這 當然是勞苦的,但總比槍彈從致命的地方穿過去要好得遠。”
(4)深遠;深奧。《易‧繫辭下》:“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孔穎達疏:“其旨遠者,近道此事,遠明彼事,是其旨意深遠。”晉劉琨《答盧諶詩一首 并書》:“損書及詩,備辛酸之苦言,暢經通之遠旨。”周立波《山鄉巨變》二十四:“‘你不做社長,我就不入。’盛家秀情濃意遠地微笑
說道。”
(5)高遠,遠大。《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何晏集解:“馬(融)曰‘無此二者,非但為明,其德行高遠,人莫能 及。”三國魏曹植《魚钫栏魚钫旦篇》:“高念翼皇家,遠懷柔九州。”田間《趕車傳》第三部:“大家準備作戰,心要堅定志要遠。”
(6)邊遠,遠地。《太平經》卷一百九:“得其人,天地六方八遠安,不得其人,天地六方八遠不安。”《三國志‧魏志‧文德郭皇后傳》:“今帝在遠,吾幸未 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魯迅《三閑集‧怎麼寫》:“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又 遠國,遠邦。《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繆乎﹖”
(7)擴大;擴展。《漢書‧韋賢傳》:“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顏師古注:“斥,開也。遠,廣也。”
(8)疏遠。多指血統關係。《廣雅‧釋詁三》:“遠,疏也。”《詩‧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禮記‧檀弓上》:“有殯,聞遠兄弟之喪,雖 緦必往,非兄弟,雖鄰不往。所識,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弔。”孫希旦集解:“愚謂,遠兄弟,謂不同居者也。”《魏書‧禮志二》:“然則太祖不遷者,尊王業之初 基,二祧不毀者,旌不朽之洪烈。其旁枝遠冑,豈得同四廟之親哉﹖”魯迅《彷徨‧孤獨者》:“我和他們寒暄後,知道一個是連殳的從堂兄弟,要算最親的了;一 個是遠房侄子。”又泛指一般不親近的人。《三國志‧蜀志‧張裔傳》:“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9)古州名。在今四川省松潘縣境。唐以生羌歸附建置。《舊唐書‧地理志四》:“武德元年,置松州。貞觀二年,置都督府,督崌、懿、嵯、闊、麟、雅、叢、 可、遠、奉……序二十五羈縻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八‧馬湖府》:“唐貞觀中,黨項部細封、拓跋等氏相繼來降,以其地置崌、奉、宕、遠等 州。”
(10)姓。《萬姓統譜‧阮韻》:“遠,五代遠建豐,洺州刺史。本朝遠志、遠壽。”
(二)yuan4《廣韻》于願切,去願云。元部。 (1) 離去;避開。《廣韻‧願韻》:“遠,離也。”《論語‧顏淵》:“舜有天下,選於,舉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舉伊尹,不仁者遠 矣。”皇侃疏引蔡謨云:“何謂不仁者遠﹖遠,去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用寒遠寒。”唐李白《送長沙陳太 守二首》之一:“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又使離去。《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 (2)不接近,不親近。《論語‧雍也》:“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皇侃義疏:“鬼神不可慢,故曰敬鬼神也;可敬不可近,故宜遠之 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明范景文《遺疏》:“親賢遠奸以用人,輕徭薄 賦以撫民。”
(3)違背,乖離。《方言》卷六:“膑钫勿、邈,離也。楚謂之越,或謂之遠,吳越曰膑钫勿。”郭璞注:“謂乖離也。”《漢書‧公孫弘傳》:“故法不遠義, 則民服而不離;和不遠禮,則民親而不暴。”顏師古注:“遠,違也。”漢徐幹《中論‧考偽》:“文同而實違,貌合而情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