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池, 湖,庶, 職方,裝池/裝背

解形

注音
釋義
(一)chi2《廣韻》直離切,平支澄。歌部。 (1) 水塘,積水的坑。《玉篇‧水部》:“池,渟水。”《廣韻‧支韻》:“池,停水曰池。”《詩‧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 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唐白居易《感鶴》:“委質小池內,爭食雞前。”周恩來《春日偶成》:“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2)護城河。《說文‧缙部》:“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左傳‧僖公四年》:“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漢賈誼《過秦論》:“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宋史‧李綱傳上》:“天下城池,豈有如都城者﹖”
(3)水道;溝渠。《周禮‧秋官‧雍氏》:“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鄭玄注:“池謂陂障之水道也。”《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竭川澤,毋漉陂池。”鄭玄注:“穿地通水曰池。”唐白居易《雜興三首》之二:“澹澧钫色九折池,縈迴十餘里。”
(4)承霤,屋檐下承接檐水的半圓形管道。《漢書‧宣帝紀》:“(神爵元年)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顏師古注:“銅池,承霤是也,以銅為之。”
(5)古代柩車上的棺飾。象徵活人宮室的承霤。《儀禮‧既夕禮》:“商祝飾柩一池紐。”鄭玄注:“飾柩,為設牆柳 也……牆有布帷,柳有布荒。池者,象宮室之承霤,以竹為之,狀如小車笭,衣以青布。一池,縣於柳前。”《禮記‧檀弓上》:“池視重霤。”孔穎達疏:“池 者,柳車之池也……生時既屋有重霤以行水,死時柳車亦象宮室,而在車覆甲之下,牆帷之上,織竹為之,形如籠,衣以青布,以承甲,名之為池,以 象重霤,方面之數,各視生時重霤。”
(6)硯池。晉傅玄《硯賦》:“節方圓以定形,鍛金鐵以為池。”唐陸龜蒙《顧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銘於襲美因賦戲贈》:“唯我有文無賣處,筆鋒銷盡墨池荒。”明謝肇淛《五雜組‧物部》:“故湖筆雖滿天下,而真足當臨池之用者,千百中一二也。”
(7)墓穴。《小爾雅‧廣名》:“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呂氏春秋‧異用》:“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
(8)像水池的。如:樂池,舞池。
(9)字畫和衣物邊緣的鑲飾。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七:“今之臥著裏施緣者,何以呼為池﹖答曰……池 者,緣飾之名,謂其形象水池也……今人被頭別施帛為緣者猶謂之被池。此亦有緣,故得池名耳。”晉左思《嬌女詩》:“衣被皆重池,難與水碧。” 明文震亨《長物志‧御府書畫》:“傍有木印黑字一行,俱裝池匠花押名款。”
(10)水名。1.池河,淮河支流,源出安徽省定遠縣西根山,後折向東北,在舊縣城附近入淮河。《水經注‧淮水》:“ 淮水又東,池水注之。水出東城縣東北,流逕東城縣故城南……又東北流歷二山間,東北入于淮,謂之池河口也。”2.池水,漢水支流,源出陝西省南鄭縣南,北 流至漢中西面入漢水。《水經注‧沔水》:“漢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俗謂之獠子水。”
(11)古州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治所在今安徽省貴池(唐稱秋浦)。明改為府,轄境擴大至今銅陵市。1912年廢。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九‧池州府》:“唐武德四年置池州……元曰池州路,明曰池州府,直隸京師,領縣六。今仍曰池州府。”
(12)姓。《通志‧氏族略三》:“池氏,以所居為民也。漢有中牟令池瑗,魏有城門侯池仲魚。望出西平,今為福州大姓。”
(二)tuo2 《廣韻》徒何切,平歌定。歌部。〔虖池〕同“滹沱”。水名,即今之河北省滹沱河。《廣韻‧歌韻》:“池,虖池,水名,在并州界。出《周禮》。”《集韻‧戈韻》:“池,呼池,水名。通作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
(三)che4 《洪武正韻》直列切。通“撤”。除去。《洪武正韻‧屑韻》:“池”,同“撤”。《禮記‧檀弓上》:“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鄭玄注:“填池,當為‘奠徹’,聲之誤也。奠徹謂徹遣奠,設祖奠。”





1. 職方
注音一式 ㄓˊ ㄈㄤ
漢語拼音 zh  f 注音二式 j  f ng
職官名。周禮夏官有職方氏,掌天下之地圖,主四方之職貢;後每沿用,如明、清兵部及民國初年內務部均有職方司。
主治地方之事。禮記˙曲禮下:「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

2. 職方外紀
注音一式 ㄓˊ ㄈㄤ ㄨㄞˋ ㄐ|ˋ
漢語拼音 zh  f  w i j 注音二式 j  f ng w i j
書名。義大利人艾儒略(Aleni,Julio)撰,五卷。艾氏是以龐迪我 (Pantoja,Dida-co de)翻譯利馬竇(Matteo Ricci)著撰之萬國圖志為主,增補潤色而成此書。全書將世界分為五大洲,介紹各國風土、民情、文化、宗教等,是明末重要的地理學著作。

 1. 裝池
 注音一式 ㄓㄨㄤ ㄔˊ
 漢語拼音 zhu n  ch   注音二式 ju ng ch 
池,書畫邊緣加以裝飾,則書畫本身如池。裝池指在書畫表面及襯裡加以裝治修飾。亦作「裝背」。


15.   部首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ㄕㄨˋ
漢語拼音 sh 注音二式 sh

眾多。爾雅˙釋詁下:「,眾也。」詩經˙小雅˙小明:「念我獨兮,我事孔。」禮記˙孔子閒居:「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水,物露生,無非教也。」

旁支的、旁系的。見「子」、「母」等條。


古代平民稱為「」。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為。」


相近、差不多。論語˙先進:「回也,其乎!屢空。」何晏˙集解:「言回幾聖道,雖數空匱而樂在其中。」


解形
《說文》:“湖,大陂也。水,胡聲。揚州浸有五湖。浸,川澤所仰以灌溉也。”
注音
釋義
(一)hu2《廣韻》戶吳切,平模匣。魚部。 (1) 被陸地包圍的大片積水。《說文‧水部》:“湖,大陂也。”《風俗通‧山澤》:“湖者,都也,言流瀆四面所猥都也。”《廣雅‧釋地》:“湖,池也。” 《書‧禹貢》“震澤厎定”孔傳:“震澤,吳南大湖名。”孔穎達疏:“大澤畜水,南方名之曰湖。”《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其浸五湖。”老舍 《駱駝祥子》五:“他的心好像凍實了的小湖上忽然來了一陣春風。”
(2)古州名。隋仁壽二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三‧湖州府》:“三國吳寶鼎元年,始置吳興郡,晉、宋、齊因之。梁末兼置震州,陳罷州,而郡如故。隋開皇九年郡廢,以其地屬蘇、杭二州。仁壽二年,析置湖州。大業初復廢,以其 地屬吳郡、餘杭郡。唐復置湖州,天寶初曰吳興郡,乾元初復曰湖州。五代時,吳越因之。宋仍曰湖州。寶慶初,改州為安吉州,元曰湖州路,明初改為湖州府。領 州一,縣六。”
(3)古縣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西。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三‧陝州》:“湖城,(閺鄉)縣東四十里,秦曰湖 關,王稽載范睢入秦,至湖關,即此。漢置胡縣,屬京兆尹,武帝更名湖縣,以黃帝鼎湖而名。”《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王稽辭魏去,過載范睢入秦。至湖, 望見車騎從西來。”司馬貞索隱:“《地理志》京兆有湖縣,本名胡,武帝更名湖,即今湖城縣也。”張守節正義:“今虢州湖城縣也。”
(4)古水名。在河南省靈寶縣西南,發源於夸父山,北流入黃河。《水經注‧河水四》:“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又北逕湖縣東,而北流入于河。”楊守敬疏:“《括地志》:‘湖水出湖城縣南三十五里夸父山。’今水出閿鄉縣西南秦山谷中。”
(5)姓。《萬姓統譜‧虞韻》:“湖,宋湖沐,太常博士,知廣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