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咍,瞽,餼,芻,芻議,芻牧,苾芻,芻蕘,瞽言芻議


不可無書   無書瞽如


5_24 「寓興」皎然
  天下生白榆,白榆直上連天根。高枝不知幾萬丈,世人仰望徒攀援。誰能上天採其子,種向人間笑桃李。
  因問老仙求種法,老仙咍我愚不答。始知此道無所成,還如瞽夫學長生。



【咍】口-05-08

音讀

ㄏㄞ

釋義
譏笑。楚辭.屈原.九章.惜誦:「行不群以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王逸.注:「咍,笑也。楚人謂相啁笑曰咍。」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休為貧士歎,
 任受眾人咍。」
2喜悅、歡樂。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四:「前隨杜尹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歡咍!」西遊記.第五十九回:「兩道壽眉遮碧眼,一張咍口露金牙。」
3表示慨嘆的語氣。通「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聊齋志異.卷
 九.佟客:「咍!返矣!一頂綠頭巾,或不能壓人死耳!」


27. 
注音一式 ㄔㄨˊ ㄖㄠˊ
漢語拼音 ch  r 注音二式 ch  r
割草砍柴。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割草砍柴的人。淮南子˙主術:「然而群臣志達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蕘,猶不可棄也。」
謙稱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蕘,請給以紙筆。」



 3.   部首 食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8
 注音一式 ㄒ|ˋ
 漢語拼音 x   注音二式 sh 


送人的米糧﹑穀糧。國語˙周語中:「廩人獻,司馬陳芻。」


餽贈。左傳˙僖公十五年:「是歲晉又饑,秦伯又之粟。」南史˙卷三十三˙何承天傳:「及聞遜卒,命迎其柩而殯藏焉,并其妻子。」


活的,供宰殺祭祀用的。如:「羊」。



割草。說文解字:「芻,刈艸也。」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

飼養。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

餵養牲畜的草料。國語˙周語中:「廩人獻餼,司馬陳芻。」
吃草的牲口。淮南子˙時則:「乃命宰祝行犧牲,案芻豢。」高誘˙注:「草養曰芻,穀養曰豢。」

禾莖﹑禾桿。禮記˙祭統:「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芻。」鄭玄˙注:「芻謂稿也,殺牲時用薦之。」

 18. 
 注音一式 ㄔㄨˊ ㄇㄨˋ
 漢語拼音 ch  m   注音二式 ch  m 
放牲畜吃草。左傳˙昭公六年:「禁牧,採樵不入田。」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秋,魏鎮西將軍鍾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牧樵採。」


觀世質文,固非苾芻所能知,亦非浮華之士所能與也。

於後漸次鷄園寺中,上座苾芻多皆滅歿。


苾芻
(術 語)Bhiks!u,又雲[火*(堛-土)]芻。同於舊譯之比丘。譯曰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無正 翻之語,故經論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煩惱之二義解之,或以淨乞食,破煩惱,淨持戒,能怖魔之四義釋之。


 1. 苾芻
 注音一式 ㄅ|ˋ ㄔㄨˊ
 漢語拼音 b  ch   注音二式 b  ch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芻尼」。瑜伽師地論˙卷六:「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亦作「比丘」﹑「比邱」。



芻議

謙稱自己的議論淺陋。唐˙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於輿歌,皇圖不隔於芻議。」唐˙張說˙諫避暑三陽宮疏:「臣自度芻議,十不一從。


字號

A02807

正字

【瞽】目-13-18

音讀

ㄍㄨˇ

釋義
瞎眼的人。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
  」元史.卷一○五.刑法志四:「諸瞽者毆人,因傷致死,杖一百七,徵燒埋銀給苦主。」
 古代的樂官。書經.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
 沒有見識、無觀察力的人。荀子.勸學:「故未可與言
  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漢字釋義

(3)又如:瞽目(眼睛瞎;盲人);瞽者(眼睛失明的人);瞽曠(指師曠);瞽目先生(說書盲人)
(4)沒有識別力[stupid]
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季氏》
是猶蟪蛄不識春秋,朝菌不知晦朔以不變名之,真瞽說也。――[英] 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5)又如:瞽說(瞎說);瞽言
瞽 
〈名〉(1)
古代樂師。古代以目盲者為樂官,故為樂官的代稱[ancient musician]
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書· 胤徵
瞽者無以與平文章之觀。――《莊子· 逍遙遊
(2)通“鼓”。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面蒙皮,擊之發聲[ drum ]
詔來瞽舞。――《周禮·春官·樂師》
(3)瞽宗,殷商時的大學的名稱,當時大學以樂教為主。
《禮記·明堂位》:“殷人設右學為大學,左學為小學,而作樂於瞽宗。”
gǔ ㄍㄨˇ
(1)盲人,瞎子:“離婁微睇兮,~以為無明。”
(2)瞎:~者。
(3)先秦時常指樂師。
(4)不達事理;沒有見識;“ 棄老取少謂之~。”
證名。
①係指無目之盲,即眼平合如鼓皮之盲者。

②泛指失明諸證。見《中藏經》卷上。

1. 瞽言芻議
注音一式 ㄍㄨˇ |ㄢˊ ㄔㄨˊ |ˋ


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詞。後形容自己的意見粗淺,不夠成熟。南齊書˙卷二十八˙劉善明傳:「不識忌諱,謹陳愚管,瞽言芻議,伏待斧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