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甯 /寧,攖, 縈,攖寧,劉伶,王績,周召,雨來糧,寧處,不遑寧處

孫中山先生在五四運動以後曾有很熱烈的讚歎新文化運動的話,他說:


  自北京大學學生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
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於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國
內各界輿論一致同倡。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
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豔,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
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
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原其始,不過由於出版界之一二
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放大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
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
大又久遠者,可無疑也。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於思想
之變化。兵法攻心,語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種新文化運動
實為最有價值之事。( 九年一月二十九日,與海外同志募款籌
辦印刷機關書——孫中山全集,三民公司本,第四集,二,頁
二七——二八) 孫中山生著作資料庫

三三
  俗諺之中,有一痛快語,則曰『有食燒酒也穿破裘,無食燒酒也穿破裘』;此樂天主義也。夫人生世上,不過數十寒暑,而衣食營之、疾病攖之、憂患乘 之、妻子縈之,一日之間為歡幾何?故曰:『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此劉伶之所以頌酒德而王績之所以記醉鄉也。然臺諺復曰:『日出也著備雨來糧』。為未雨綢繆之意,知此者庶不至陷於苦境。


 劉伶(約221年-300年),字伯伦,中國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 ...


   王績585-644性情曠達,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徵召前朝官員,王績以原官待詔門下省。按照門下省例,日給良酒三升。其弟王靜問:“待詔快樂否?”回答說:“待詔俸祿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戀。 ”待中陳叔達聞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時人稱為“斗酒學士”。貞觀初期,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後因焦氏夫婦相繼去世,無人供應好酒,於是棄官還鄉。回到東皋後,他把焦革製酒的方法撰為《酒經》一卷;又收集杜康、儀狄等善於釀酒者的經驗,寫成《酒譜》一卷。在所居之東皋,為杜康建造祠廟,並把饋贈過美酒的焦革也供進廟中,尊之為師,撰《祭杜康新廟文》以記之。王績因對現實不滿,終於走上隱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無不樂往。其《醉鄉記》、《五斗先生傳》、《酒賦》、《獨酌》、《醉後》等詩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風譽為“酒家之南董”。王绩_百度百科





 9.   部首 糸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ㄥˊ
 漢語拼音 y n   注音二式 y ng


圍繞﹑纏繞。如:「繞」。唐˙李白˙蜀道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巖巒。」



擾亂。廣雅疏證˙卷三上˙釋詁:「,亂也。」莊子˙庾桑楚:「不以人物利害相。」宋˙陸游˙夜漏欲盡行度浮橋至錢清驛待舟詩:「湛然方寸間,不受塵事。」

觸犯﹑挨近。孟子˙盡心下:「虎負嵎,莫之敢。」


.   部首 用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ㄋ|ㄥˊ
 漢語拼音  n n   注音二式  n ng


願、盼望。通「寧」。說文解字:「,所願也。」如:「可」、「願」。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穰穰復正直往。」顏師古˙注:「,願也。言獲福既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ㄋ|ㄥˋ nng(03117)


無日寧處

 1. 不遑寧處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ㄏㄨㄤˊ ㄋ|ㄥˊ ㄔㄨˇ
 漢語拼音 b  hu n  n n  ch   注音二式 b  hu ng n ng ch 
無暇過平靜的生活。形容做事非常盡心,忙於處理與應付,不敢稍有怠緩。詩經˙召南˙殷其˙序:「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不遑寧處,其家室能閔其勤勞,勸以義也。」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匹夫有志,猶懷憤慨;臣亦何心,坐觀其弊?故荷戈驅馳,不遑寧處,前後表陳,于今歷年矣!」

 24.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ㄋ|ㄥˊ
 漢語拼音  n n   注音二式  n ng


安定。如:「安」。詩經˙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遼史˙卷三十一˙營衛志上:「隨陽遷徙,歲無居。」

省視、問安。如:「歸」。唐˙韓愈˙贈張童子序:「童子請於其官之長,隨父而母。」

回家。喻世明言˙卷二十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沈昱并原告人,家聽侯。」

平息。唐˙李嶠˙為水潦災異陳情表:「以眾口之囂謗,以答三靈之譴咎。」

情願、願。表示選擇後的結果。如:「可」、「死不屈」、「缺毋濫」。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儉。」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鬥智,不能鬥力。」

豈、難道。戰國策˙趙策三:「十人而從一人者,力不勝,智不若耶?」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移白首之心?」

乃、竟然。詩經˙大雅˙瞻卬:「心之憂矣,自今矣。」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胡質傳:「胡通達,長者也,有子孫不?」

清朝以南京為江府治,故簡稱為「」。如:「漢分裂」。今稱為「京」。

夏省的簡稱。


語氣助詞,無義。如:「耐」。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菑害。」
ㄋ|ㄥˋ nng(03118)姓。如漢代有成。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寧,願詞也。镞,寍聲。”按:“寍”,甲骨文像居所有食具,是安寧的會意字。卜辭也作“寍”。後世假“寧”為“寍”,“寧”行而“寍”廢。
注音
釋義
(一)ning2《廣韻》奴丁切,平青泥。耕部。 (1) 安寧;安定。《廣韻‧青韻》:“寧,安也。”《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孔傳:“賢才在位,天下安寧。”《左傳‧定公五年》:“及寧,王欲 殺之。”杜預注:“寧,安定也。”《遼史‧營衛志上》:“隨陽遷徙,歲無寧居。”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五十四:“(他)也有了一些某種程度的心神不 寧。” (2)靜。《爾雅‧釋詁上》:“寧,靜也。”《莊子‧大宗師》:“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成玄英疏:“攖,擾動也;寧,寂靜也。”《呂氏春秋‧仲冬紀》:“君子齋戒,處必弇,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慾,安形性。”高誘注:“寧,靜也。”
(3)止息。《國語‧晉語八》:“聞子與龢未寧。”韋昭注:“寧,息也。”唐李嶠《為水潦災異陳情表》:“以寧眾口之囂謗,以答三靈之譴咎。”
(4)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親。《正字通‧蓝部》:“寧,女嫁歸省父母曰寧。”《左傳‧莊公二十七年》:“木钫巳伯姬來,歸寧也。”杜預注: “寧,問父母安否。”《華陽國志‧漢中士女讚》:“姑酷惡無道,遇之不以禮,脩終無慍色。及寧父母,父母問之,但引咎不道。”宋王安石《上徐兵部書》: “展先人墓,寧祖母于堂。”又指上下互相慰問。王國維《觀堂集林‧藝林一‧洛誥解》:“盂爵曰:‘惟王初口于成周,王命盂寧鄧伯。’是上下相存問,通稱寧 也。”
(5)歸;返回。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趙盼兒等寧家。”《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沈昱并原告人,寧家聽候。”蘇曼殊《斷鴻零雁記》:“二小時後,余即寧家。”
(6)因凶喪告假。《漢書‧高帝紀上》“高祖嘗告歸之田”唐顏師古注引李斐曰:“休謁之名,吉曰告,凶曰寧。”《後漢書‧陳寵傳》:“孝文皇帝定約禮之 制,光武皇帝絕告寧之典。”也泛指請假。《墨子‧號令》:“舍事,後就,踰時不寧,其罪射。”孫詒讓閒詁:“謂不謁告也。”
(7)必定。《三國志‧
志‧太史慈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卿則州人,昔又從事,寧能往視其兒子,并宣孤意于其部曲。”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二:“此寧字,猶云定也。言決定能如此也。”
(8)卻;向後。《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肩肉欲寧。”石聲漢校釋:“寧就是卻,即向後退。”《農政全書‧牧養》:“肩肉欲寧。”舊注:“寧者,卻也。”
(9)金代樂名。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九:“凡樂名:梁以雅;北齊、隋以夏;唐以和;宋以安;金以寧;元郊社以成、宗廟以寧;明以和;本朝以平。”
(10)地名。1.古地名。漢置寧縣,屬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宣化縣西北。2.江蘇省南京市的簡稱。清代為江寧府治,故名。如:滬寧鐵路。3.舊寧夏省和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如:陝甘寧邊區。
(11)姓。《萬姓統譜‧青韻》:“寧,秦寧公之後。漢寧昱,都尉。寧越,趙人,與蘇秦之徒為六國謀士。”
(二)ning4(舊讀<現代音>ning2<\/現代音>)《集韻》乃定切,去徑泥。耕部。 (1) 代詞。1.表示疑問,相當於“何”。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六:“寧,猶何也。”《易‧繫辭下》:“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2.指示事物,相當 於“如此”。《晉書‧王衍傳》:“何物老嫗,生寧馨兒。”清劉淇《助字辨略》卷二:“此寧字本作去聲,與‘恁’同。俗云:如此也。”唐陸暢《驚雪》:“天公寧許巧,翦水作花飛。”元方回《聽航船歌》:“五千斤蠟三千漆,寧馨時年欲夜行。”章荑蓀注:“寧馨,晉宋流傳下來的俗語。‘寧’當‘如此’、‘這般’ 解;‘馨’,語助詞。”明郎瑛《七修類稿‧詩文類‧釋疑字樣》:“寧,讀去聲。寧馨:如此。” (2)副詞。1.表示反詰,相當於“豈”、“難道”。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六:“寧,猶豈也。”《詩‧鄭風‧子衿》:“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史 記‧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紅樓夢》第十八回:“誰信世間有此境,游來寧不暢神思。”2.表示語氣,相當於“乃”、“曾”。《詩‧小雅‧四 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鄭玄箋:“寧,猶曾也。”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六:“寧,猶乃也。……乃、寧、曾,其義一也。《日月》之‘寧不我顧’, 《小弁》之‘寧莫之知’,《四月》之‘胡寧忍予’,箋並曰:‘寧,猶曾也’……曾,亦乃也。”《後漢書‧孔僖傳》:“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榮乎﹖”《三 國志‧魏志‧胡質傳》:“胡通達長者也,寧有子孫不﹖”
(3)連詞。表示選擇。如:寧願;寧可。《說文‧镞部》:“寧,願詞也。
镞,寍聲。”段玉裁注:“其意為願,則其言為寧。是曰意內言外。”《論語‧ 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漢書‧王莽傳》:“寧逢赤眉,不逢太師。”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故農民寧歡迎私塾 (他們叫‘漢學’),不歡迎學校(他們叫‘洋學’)。”
(4)助詞。《左傳‧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清王引之釋詞:“不寧唯是,不唯是也。寧,語助耳。”《樂府詩集‧古辭‧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宋王安石《祭刁博士繹文》:“昔之同升,泰亦
已,胡寧若人,乃此乎止﹖”



攖寧

心境平和,不為外境所動。莊子˙大宗師:「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寧。」



異彩

不同的色彩。如:「他生性簡樸,食無二味,衣無異彩。」亦作「異采」。
奪目的光彩。或用以比喻非凡的成就。如:「大放異彩」。唐˙白居易˙新樂府˙繚綾詩:「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亦作「異采」。
表現極為出色。如:「近來國片在世界各地的影展中大放異彩,獲得不少殊榮。」

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鄂公慶壽:「尤妙,晚景逍遙,豐神異彩,德類傅尹周召。」

 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鄂公慶壽:「尤妙,晚景逍遙,豐神異彩,德類傅尹周召。」

 周召
 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合稱。周成王時二人共輔朝政,故合稱為「周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