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並,竝,并,旅,膐,兟、並木,兟兟,旅韌,強韌。



柔軟而結實。如:「堅韌」﹑「柔韌」﹑「韌性」。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九˙器用:「青堂羌善鍛甲,鐵色青黑,瑩徹可鑒毛髮,以麝皮為旅之,柔薄而韌。」

強韌
性質柔軟而堅固。如:「這輪胎非常強韌耐磨。」或作「彊韌」。


 

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 - 漢川草廬

www.sidneyluo.net/a/a09/033.htm - Cached - Translate this page
文阿性剛彊,有膐力,少習父業,研精章句。祖舅太史叔明、舅王慧興通經術,而文阿頗傳之。又愽採先儒異同,自為義疏。治三禮、三傳。察孝廉,為梁臨川王國侍郎,

Chinese Text Project Dictionary

ctext.org/dictionary.pl?if=en&id=45457 - Translate this page
15+ items – 䠇、也。東齊曰䠇,宋魯曰膐。膐,田力也。 Character ...


 . shēn. ㄕㄣˉ. ◎ 锐意进取。


【兟】儿-10-12

音讀
ㄕㄣ

釋義
前進。說文解字.先部:「兟,進也。」
瞹見「兟兟」。
 ※兟兟:
  眾多貌。或作「甡甡」。說文解字.兟字.段玉裁.
  注:「《五經文字.ㄦ部》曰:『兟,色巾反,見
  《詩》。』按此謂〈大雅〉:『甡甡其鹿也。』今大〈
  雅〉作『甡』,《傳》曰:『甡甡,眾多也。』……據
  《五經文字》,則張參所據〈大雅〉作『兟』,蓋並先
  為眾進之意。」唐.盧照鄰.釋疾文.命曰:「野有鹿
  兮,其角兟兟;林有烏兮,其羽習習。」唐.李商隱.
  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金鈴攝群魔,絳節何兟兟。」

 竝
  ㄅㄧㄥˋ
 ◎ 同“”。


 9.   部首 干 部首外筆畫 3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ㄅ|ㄥˋ
 漢語拼音  b n   注音二式  b ng

合。通「併」。文選˙曹冏˙六代論:「自此之後,轉相攻伐,吳於越,晉分為三魯,滅於楚,鄭兼於韓。」

兼有。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喜懼參,悲慚哽結。」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

一齊。通「並」。戰國策˙燕策二:「(蚌、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禽之。」文選˙左思˙吳都賦:「蓋象琴筑奏,笙竽俱唱。」

用於否定詞之前,以加強否定語氣,帶有反駁的意味。通「並」。如:「你以為他笨,我不認為如此。」


而且。通「並」。如:「我支持這項決定,加以宣導。」
ㄅ|ㄥ bing(00526)


   部首 一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ㄅ|ㄥˋ
 漢語拼音  b n   注音二式  b ng

併合。如:「案處理」。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冰炭不可以相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唐˙柳宗元˙駮復讎議:「旌與誅,莫得而焉。」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排著。莊子˙馬蹄:「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一起、同時。如:「相提論」、「異說起」。禮記˙中庸:「萬物育而不相害,道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耕而食,饔飧而治。」

用於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相當於「絕」、「決」。如:「事情非如此。」、「你別誤會,我無惡意。」元˙秦夫˙剪髮待賓˙第一折:「母親嚴教,不敢喫酒。」

皆、俱。戰國策˙秦策一:「文士飭,諸侯亂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遂班軍而還,一郡獲全。」


且、而且。如:「這個案子,保證能完成,能做得盡善盡美。」


相當於「連」、「同」。如:「此淺近的原理亦不能明。」漢書˙卷四十七˙代孝王劉參傳:「徙代王於清河,是為剛王。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ㄅㄤˋ bng(00285)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竝,併也。从二立。”林義光《文源》:“象二人並立形。”按:竝字經典多作並。
注音
釋義
(一)bing4《廣韻》蒲迥切,上迥並。陽部。 (1)並排;挨著。如:並肩作戰。《詩‧齊風‧還》:“並驅從兩狼兮。”《人物志‧釋爭》:“是故並轡爭先,而不能相奪。”清孔尚任《桃花扇‧鬧榭》:“龍舟並,畫槳分。” (2)相等;匹敵。《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堯禹。”唐李商隱《荷花》:“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西一石峰,高與此峰並。”
(3)合併。《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冰炭不可以相並兮。”王逸注:“並,併也。”
(4)如同;相似。唐元稹《酬樂天東南行》:“是非渾並漆。”唐武元衡《送田三端公還鄂州》:“青油幕裏人如玉,黃鶴樓中月並鉤。”
(5)並坐。《玉篇‧竝部》:“竝,竝坐也。並,同竝。”
(6)副詞。1.同時;一起。如:兩說並存;齊頭並進;相提並論。《書‧費誓》:“徂茲淮夷、徐戎並興。”《墨子‧辭過》:“是以其民饑寒並至。”《漢 書‧佞幸傳‧董賢》:“昭儀及賢與妻旦夕上下,並侍左右。”2.表示範圍,相當於“皆”、“都”。《詩‧小雅‧賓之初筵》:“既醉而出,並受其福。”《世 說新語‧德行》:“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並是大王親骨肉。”3.兼。《漢書‧文三王傳》:“代孝王參初立為太原王。四年,代王武徙為淮陽王,而參徙為代王,復並得太原,都晉陽如故。”4.用於否定詞之前,加強語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老夫人治家嚴肅,內 外並無一個男子出入。”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三折:“你把鶯鶯並不題,燕燕更不瞅。”
(7)連詞。連結兩個謂詞,相當於“並且”、“而且”。如:同意並擁護;完成並超額完成。《漢書‧張湯傳》:“縣官所興未獲其利,姦吏並侵漁,於是痛繩以疠。”顏師古注:“並,且也。”
(8)介詞。表示對象,相當於“連”、“同”。《漢書‧文三王傳》:“徙代王於清河,是為剛王。並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醒世恆言‧盧太學詩酒傲公侯》:“並家人齊發下獄中監禁。”
(9)姓。《萬姓統譜‧迥韻》:“並,見《姓苑》。”
(二)ban4 《集韻》部滿切,上緩並。〔同並〕古縣名。今雲南省彌勒縣。《集韻‧緩韻》:“並、並,同並,縣名,在琼钫羊琼钫可。或作並。”《漢書‧地理志上》:“牂柯郡……縣十七:……同並。”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故同並侯邑。並音伴。”
(三)bang4 《集 韻》蒲浪切,去宕並。通“傍”。《集韻‧宕韻》:“傍,近也。或作並。”《列子‧黃帝》:“使弟子並流而承之。”殷敬順釋文:“並音傍。《史記》、《漢 書》傍海、傍河皆作並。”《史記‧秦始皇本紀》:“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十四縣。”裴駰集解引服虔曰:“並音傍。傍,依也。”



並木」の意味は道路の両側などに、一定間隔で並べ植えられた樹木のこと。
  • 並木(1958年1月)?


【川端康成短篇小說】路樹/街樹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旅,軍之五百人為旅。键,人,俱也。止鄄鲨,古文旅。古文以為魯、衛之魯。”
注音
釋義
(一)lu3《廣韻》力舉切,上語來。魚部。 (1) 軍隊編制單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為旅,齊制二千人為旅。現代軍隊編制師以下有旅,旅以下有團。《說文‧键部》:“旅,軍之五百人為旅。”《周禮‧地官‧小 司徒》:“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國語‧齊語》:“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 之帥帥之。”韋昭注:“萬人為軍,齊制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纔一旅。”倪璠注引杜預曰:“五百人為旅。” (2)軍隊。《書‧大禹謨》:“班師整旅。”孔穎達疏:“振,整也。言整而還。”《隋書‧李密傳》:“明公以英傑之才,而統驍雄之旅,宜當廓清天下,誅剪君鄄羊兇。”明袁宏道《邑錢侯直指疏薦序》:“善治者不擇民,猶善將者不擇旅也。”
(3)
多。《爾雅‧釋詁下》:“旅,也。”《左傳‧昭公三年》:“小人之利也,敢煩里旅。”杜預注:“旅,也。不敢勞為己宅。”《說苑‧辨物》:“不君鄄羊居,不旅行。”
(4)
子弟。《詩‧周頌‧載芟》:“侯主侯伯,侯亞侯旅。”毛傳:“旅,子弟也。”清王夫之《讀通鑑論‧漢文帝》:“一家之主伯亞旅,力耕而得六百石之贏餘者幾何﹖”
(5)俱,共同。《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鄭玄注:“旅,猶俱也。俱進俱退,言其齊一也。”宋王安石《賀生皇子表三》:“以宿痾而自困,欲旅進以無階。”清譚嗣同《延年會敘》:“既而杯盤雜沓,精粗旅陳。”
(6)鋪陳;陳列。《集韻‧魚韻》:“旅,陳也。《周禮》:‘皆旅擯。’”《詩‧小雅‧賓之初筵》:“籩豆有楚,殽核維旅。”毛傳:“旅,陳也。”《漢書‧
傳下》:“周穆觀兵,荒服不旅。”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旅,陳也。”
(7)次序。《儀禮‧燕禮》:“賓以旅酬於西階上。”鄭玄注:“旅,序也。以次序勸卿大夫飲酒。”又:“凡公所酬既拜,請旅侍臣。”鄭玄注:“旅,行也, 請行酒於君鄄羊臣。”引申為按次序排列。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青堂羌偻鍛甲……以麝皮為糸钫酉旅之,柔薄而韌。”
(8)寄居;客處。《廣雅‧釋詁四》:“旅,客也。”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键部》:“凡言羈旅,義取乎廬。廬,寄也。”《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黹铿 革馬伛旅之臣,幸若獲宥……所獲多矣。”杜預注:“旅,客也。”《史記‧陳杞世家》:“旅之臣,幸得免負擔,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唐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又指旅客。《易‧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陸德明釋文:“鄭云:‘資貨而行曰商; 旅,客也。’”
(9)植物不種而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不因播種而生,故曰旅。字書作穭,音呂。”《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至是野穀旅生,麻谴尤盛。”晉陶潛《悲從弟仲德》:“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宋蘇軾《種茶》:“松間旅生茶,已與松俱瘦。”
(10)道路。《爾雅‧釋宮》:“旅,途也。”郭璞注:“途即道也。”《書‧禹貢》:“蔡、蒙旅平。”王引之述聞:“蔡、蒙旅平者,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鄭玄注:“旅,道也。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也。”
(11)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偻鄄偻,艮下離上。《易‧旅》:“象曰:山上有火,旅。”孔穎達疏:“火在山上,逐草而行,勢不久留,故為旅象。”
(12)養。《廣雅‧釋詁一》:“旅,養也。”
(13)末。《方言》卷十三:“旅,末也。”
(14)周代官名。相當於“下士”,即下大夫。《周禮‧天官‧宰夫》:“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數。”鄭玄注:“旅,辟下士也。”《左傳‧成公十八年》:“師不凌正,旅不偪師。”杜預注:“旅,五百人之帥也。”按:《周禮‧夏官序》:“凡制軍……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
(15)祭名。《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鄭玄注:“大旅上帝,祭天於圓丘。國有故而祭亦曰旅。”《論語‧八佾》:“季氏旅於泰山。”何晏注:“馬曰:‘旅,祭名也。’”
(16)通“膂”。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旅,栏借為膂。”1.脊骨。《正字通‧方部》:“脊骨曰旅。”《周禮‧考工記‧函人》:“權其上 旅,與其下旅,而重若一。”鄭玄注引鄭司農曰:“上旅謂要(腰)以上,下旅謂要以下。”2.指體力。晉陶潛《歲暮和張常侍》:“闊哉秦穆談,旅力豈未 愆。”
(17)古地名。也作“莒”。在今山東省莒縣。《詩‧大雅‧皇矣》:“以按徂旅。”鄭玄箋:“旅,地名也。”按:《孟子‧梁惠王下》引《詩》作“以遏徂莒”。
(18)姓。《通志‧氏族略三》:“旅氏,《風俗通》‘周大夫子旅之後。’漢高功臣昌平侯旅卿傳封六代,望出南安。又共侯旅罷師傳封四代。”

軍隊的編制單位。現代陸軍編制為師轄轄營,亦有直屬軍團的獨立

軍隊。如:「軍」、「勁」。書經˙大禹謨:「班師振。」詩經˙大雅˙皇矣:「斯怒,爰整其。」

商賈。禮記˙月令:「易關市,來商。」鄭玄˙注:「商,賈客也。」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離()上,表羈之意。

姓。如漢代有卿。


客居、寄居。如:「居」。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之臣,幸若獲宥。」

客居外地的。如:「情」、「夜」。文選˙謝脁˙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橋詩:「思倦搖搖,孤遊昔已屢。」

客所居的。如:「店」、「舍」。文選˙謝靈運˙遊南亭詩:「久痗昏墊苦,館眺郊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