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挺,隴,側耳,篤志家,挺身,得隴望蜀

捐款公視 做好更多事!

“他們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但是他們以現有的條件,已經做得挺出色的。”

你們回來,在上主面前哭泣哀號,但上主未曾俯聽你們的哭聲,也未向你們側耳;

我願國中的詩人自己要知足安分,做​​一個好詩人已是盡夠享的幸福了;不要得隴望蜀,妄想兼差做哲學家。胡適

 4.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16 總筆畫 19
 注音一式 ㄌㄨㄥˇ
 漢語拼音 l n   注音二式 l ng

田埂、田間高地。通「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埶,起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唐˙白居易˙觀刈麥詩:「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黃。」

大陸地區甘肅省的簡稱。


. 得隴望蜀
 注音一式 ㄉㄜˊ ㄌㄨㄥˇ ㄨㄤˋ ㄕㄨˇ
 漢語拼音 d  l n  w n  sh   注音二式 d  l ng w ng sh 
 相似詞 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相反詞 知足不辱
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見「既得隴,復望蜀」條。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寶釵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


 1. 側耳
 注音一式 ㄘㄜˋ ㄦˇ
 漢語拼音 c   r  注音二式 ts   r
傾著耳朵聽。形容專注。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我向這屏牆邊側耳偷睛覷,誰曾見這官府!」



下文沒的""沒有 support/sponsor 的意思


拔出。說文解字:「,拔也。」戰國策˙魏策四:「劍而起。」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丈八蛇矛直出。」

撐直。如:「胸」、「著脖子」。

勉強支撐。如:「不住」、「他病了!還是硬著不肯休息。」

直的。如:「西裝筆」。

獨特、傑出。如:「英俊拔」。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塗泥,而英資特,奇偉秀出。」南朝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


很、甚。如:「他人緣好。」、「她待人和氣。」、「她看起來高興的樣子。」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深的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的呢?」


量詞。計算機槍數量的單位。如:「十機關槍」。


 篤志家挺身

2008.1

ていしん 0挺身】


(名)スル
人の先頭に立ち身を投げ出して物事をすること。
「世界の平和のために―する」
 2. 挺身
 注音一式 ㄊ|ㄥˇ ㄕㄣ
 漢語拼音 t n  sh n  注音二式 t ng sh n
 相似詞   相反詞 退卻、畏縮
挺立身軀。表示毫不畏縮,勇往直前。宋˙蘇軾˙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文明小史˙第十二回:「因此膽子益壯,挺身而進,毫不顧忌。」

とくし 0 1 【篤志】


(1)親切な志。困っている人や気の毒な人への思いやり。
(2)社会のためになる事業・運動などに熱心で、協力を惜しまないこと。

とくし-か 0 【篤志家】


篤志のある人。特に、社会奉仕に熱心な人。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挺,拔也。從手,廷聲。”
注音
釋義
(一)ting3《廣韻》徒鼎切,上迥定。耕部。 (1) 拔;拔出。《說文‧手部》:“挺,拔也。”《國語‧吳語》:“被甲帶劍,挺鈹蛲钫饯鄄日鐸。”韋昭注:“挺,拔也。”《文選‧潘岳〈西征賦〉》:“垂餌出 入,挺叉來往。”李偻注:“挺,拔也。”又舉起。《宋史‧韓世忠傳》:“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賊辟易,矢不及發,遂敗。”《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 挺丈八蛇矛直出。”一說為脫。《史記‧陳涉世家》:“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挺,猶脫也。” (2)生出;生長。《廣雅‧釋詁一》:“挺,出也。”《呂氏春秋‧仲冬紀》:“芸始生,荔挺出。”高誘注:“挺,生出也。”晉左思《蜀都賦》:“旁挺龍目,側生荔枝。”《後漢書‧楊震傳附楊賜》:“華嶽所挺,九德純備,三葉宰相,輔國以忠。”李賢注:“挺,生也。”
(3)動搖。《呂氏春秋‧忠廉》:“雖名為諸侯,實有萬乘,不足以挺其心矣。”高誘注:“挺,猶動也。”晉傅玄《仲秋獮田》:“春秋時
,雷霆挺威。”
(4)特出;傑出。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竊見鉅鹿太守會稽謝夷吾,出自東州,厥土塗泥,而英資挺特,奇偉秀出。”《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南朝齊孔稚珪《祭外兄張長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挺。”
(5)直。《集韻‧迥韻》:“挺,直也。”《周禮‧考工記‧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鄭玄注:“挺,直也。”孫詒讓正義:“惟當把處挺直,故謂之挺。”《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二》:“又東一里,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
(6)伸直。《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紅樓夢》第三十八回:“鴛鴦笑
,忙斟了一杯 酒,送至鳳姐唇邊,鳳姐一挺脖子喝了。”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一定得把腰骨挺的筆直。”引申為平直躺著;睡。《今古奇觀‧盧太學詩酒傲公侯》:“元來直僵僵挺在上面,不知死過幾時了。”《紅樓夢》第六十回:“趁著這會子,撞喪的撞喪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別心淨,也算是報報仇。”浩然《艷陽天》第一部第二十八章:“孩子們天一黑就炕上挺去了。”
(7)前進。晉皇甫謐《列女傳‧龐娥親》:“娥親迺挺身奮身,左抵其額,右樁其喉,反覆盤旋,應手而倒。”《宋書‧宗越傳》:“家貧無以市馬,常刀楯步出,單身挺戰,眾莫能當。”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昔魏氏將亡,君鄄羊兇挺爭。”又後退。《漢書‧劉屈氂傳》:“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綬。”按:清翟灝《通俗編‧身體》:“挺身仍只作引身解,蓋引身而進,引身而退,同一引也。”
(8)支撐。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六章:“你的互助組怎樣﹖挺得住嗎﹖”
(9)頂;抵。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這個是我的父親,他不曾說一句話,我直挺的他腳稍天。”《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滿船人都唬得魂飛魄散,那箇再敢挺敵。”
(10)量詞。用於某些挺直物。《南史‧隱逸傳‧趙僧巖》:“蠟燭一挺,以照七尺之尸。”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三:“某曾失墨兩挺,蒙王黜責,今果尋獲也。”明方孝孺《借竹軒記》:“草戶之外,有竹數挺。”
(11)究竟。《廣雅‧釋詁三》:“挺,竟也。”王念孫疏證:“挺,為究竟之竟。《方言》:‘筳,竟也,楚曰筳。’筳與挺通。”
(12)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很”。《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挺長挺深的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的呢﹖”楊朔《三千里江山》:“輕著點,這物件 挺單薄的,哪架得住摔打﹖”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十一章:“這一套挺簡單的措施,給歡喜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對未來生活的幻想,插上了翅膀。”
(13)乾肉條。也作“脡”。清雷浚《說文外編》卷四:“《說文》無脡字,脡字依義當作挺。”《儀禮‧士虞禮》“脯四脡”漢鄭玄注:“古文脡為挺。”又 《鄉飲酒禮》:“薦脯五挺。”鄭玄注:“挺,猶膱也。《鄉射禮》曰:‘祭半膱,膱長尺有二寸。’”陸德明釋文:“挺,本亦作脡,同。”唐劉肅《大唐新語‧ 極諫》:“右諸州,人戶寡少,供侍車駕,備挺稍難。”
(14)
;寬緩。《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鄭玄注:“挺,猶寬也。”《後漢書‧臧宮傳》:“宜小挺緩,令得逃亡。”李賢注:“挺,解也。”《新唐書‧狄仁傑傳》:“俊臣乃挺繫。”
(15)通“莛”。草莖。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莛。”《說苑‧偻說》:“子路曰:‘建天下之鳴鐘,而撞之以挺,豈能發其聲乎哉!’”
(16)通“筳”。小竹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筳。”《後漢書‧方術傳》:“日者,挺專、須臾、孤虛之術。”李賢注:“挺專,折竹卜也。《楚辭》曰:‘索瓊茅以筳專。’注云:‘筳,八段竹也。楚人名結草折竹曰專。’”
(17)通“梃”。棍棒。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挺,栏借為梃。”《漢書‧諸侯王表》:“陳、吳奮其白梃,劉、項隨而斃之。”顏師古注引應劭 曰:“白挺,大杖也,《孟子》書曰:‘可使制挺以撻秦、楚’是也。”宋曾鞏《救災議》:“竊弄鋤挺於草茅之中,以扞游徼之吏。”
(二)ting2 《廣韻》特丁切,平青定。漢朝縣名。在今山東省萊陽縣南。《廣韻‧青韻》:“挺,縣名,在膠東。”《漢書‧地理志下》:“(膠東國)縣八:即墨、昌武……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