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注,以,已,已然,將然,雅言,齕齩,齩(= 咬)文嚼字




 注 
注音一式 ㄓㄨˋ




灌入、傾瀉。如:「灌注」、「大雨如注」。



心神凝聚集中。如:「專注」、「全神貫注」。關心注意。如:「多關注親人的健康。」或作「關垂」。



用文字解釋文義。通「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三讀其詞,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





解釋或說明的文字。通「註」。如北魏酈道元有水經注、清代段玉裁有說文解字注。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孤注一擲」。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注,灌也。從水,主聲。”
注音
釋義
(一)zhu4《廣韻》之戍切,去遇章。侯部。 (1) 灌入;傾瀉。如:注射;大雨如注。《說文‧水部》:“注,灌也。”《詩‧大雅‧泂酌》:“挹彼注茲,可以药钫奔饎。”孔穎達疏:“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以灌沃米药钫奔,以為饎之酒食。”《三國志‧志‧朱然傳》:“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二:“賴知禾黍收,覺糟牀注。” (2)聚集;集中於……。《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賈公彥疏:“注,猶聚也。”《管子‧君臣下》:“君人者上注,臣人者下注。上 注者,紀天時,務民力;下注者,發地利,足財用也。”尹知章注:“上注,謂注意於上天;下注,謂注意於下地。”《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殿下 功德巍巍,君鄄羊生注望,故孫權在遠稱臣。”胡三省注:“注,猶屬望。”茅盾《詩與散文》:“他的眼光注在自己的腳尖,跟住那黃皮靴的狹長的亮頭忽起忽落。”
(3)投擲。《莊子‧達生》:“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陸德明釋文:“注,李云:擊也。”唐柳宗元《憎王孫》:“木實未熟,輒 齕齩投注。”又泛稱施於一定目的物的動作、行為。《北史‧奚康生傳》:“有司驅逼,奔走赴市,時已昏闇,行刑人注刀數下,不死,於地刻截。”
(4)放置;安裝上。《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郭璞注:“載旄於竿頭。”《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公子城)將注,豹則關矣。”杜預注:“注, 傅(附)矢。關,引弓。”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審勢》:“若夫勢則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用必可濟。譬如注矢石於高墉之上,操縱自我,不係於人。”《西遊 記》第二十四回:“唐僧上前,以左手撚香注爐,三匝禮拜。”
(5)銜接;附屬。《集韻‧遇韻》:“注,屬也。”《戰國策‧秦策四》:“一舉眾而注地於楚。”高誘注:“注,屬。”《北史‧周法尚傳》:“請分為二十四軍,日別遣一軍發,相去三十里,旗幟相望……首尾連注,千里不絕。”
(6)用於斟注的小壺。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蓋觜柄皆具。”宋高承《事物紀原‧什物器用 部》:“注子,《事始》曰:唐元和初,酌酒用尊、勺,雖十數人,一尊一杓,挹酒了無遺滴。無幾,改用注子。雖起自元和時,而輒失其所造之人。”明劉侗、于 奕正《帝京景物略‧西城內‧城隍廟市》:“他則水注:五彩桃注,石榴注,彩色雙瓜注,雙鴛注,我鄄鳥注。”
(7)屋檐滴水處。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高廊四注,重坐曲閣。”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儀禮》:“《燕禮》疏:‘四向流水曰東霤。’《考工記》之‘四阿’,《上林賦》之‘四注’也。”《水經注‧河水》:“自(講武)臺西出……即廣德殿所在也。其殿四注兩夏,堂宇綺井。
(8)賭注。投入賭博的錢物。如:孤注一擲。《通俗編》卷十:“今博家猶以所累錢物為注。”《宋史‧寇準傳》:“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 注。”《聊齋志異‧薛慰娘》:“一日,博局爭注,毆殺人命,亡歸平陽。”趙樹理《福貴》:“(大光棍)擠到場上下了一塊現洋的注。”
(9)量詞。1.用於賭注。賭博時一次所下的本錢叫一注。《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李逵道:‘我不傍猜,只要博這一博,五兩銀子做一注。’”《紅樓夢》 第五十六回:“他們辛苦收拾,是該剩些錢粘補的,我們怎麼好‘穩吃三注’呢﹖”趙樹理《福貴》:“小青年誰也不敢叫他這一注。”2.用於錢款、交易等,相 當於“筆”、“樁”。《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有一回,他鄉裏的 本家叔父,要買人家一注田。”茅盾《林家鋪子》二:“連現帶賒,大大小小,居然也有十來注交易。”3.用於雨,相當於“陣”、“場”。唐陸龜蒙《奉酬襲美 苦雨見寄》:“螢飛漸多屋漸薄,一注愁霖當面落。”
(10)記載;登記。《廣韻‧遇韻》:“注,注記也。”《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元初五年,平望侯劉毅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記。”《通志略‧選舉 一》:“凡選,始集而試,觀其書判;試而銓,察其身言;已銓而注,詢其便利。”《三國演義》第二回:“權且教省家銓注微名,待後
再理會未晚。”授 予官職需登記備案,謂之“注官”或“注某職”。《北史‧盧柔傳附盧愷》:“吏部預選者甚多,愷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唐會要‧藻鑑》:“證聖元年,劉 奇為吏部侍郎,注張文成、司馬鍠為監察御史。”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山東七》:“古稱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言將卒無相離也,故視地建牙,豈徒注官已哉!”
(11)預示;預先
定。《搜神記》卷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這命須臾!也是年該月值前生注,讲到山谿野路。”《前漢書平話》:“今有韓信墳中大蛇出,注甚吉凶﹖”
(12)給書中字句做解釋。也作“註”。《集韻‧遇韻》:“註,述也,解也。或
水。”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水部》:“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適 也,故釋經以明其義曰注,交互之而其義相輸曰轉注。”《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爾)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 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但所錄小說二十五種中, 現存的祇有《燕丹子》和劉義慶撰《世說》合劉孝標注兩種了。”也指解釋字句的文字。如:附注;腳注;夾注。
(13)塗抹。唐李賀《惱公》:“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你為我堆
髻羞盤鳳翅,淡朱唇懶注胭脂。”清洪昇《長生殿‧春睡》:“注了紅脂,意再描雙蛾。”
(14)病名,指傳染病。也作“疰”。《釋名‧釋疾病》:“注病,一人死,一人復得,氣相灌注也。”畢沅疏證:“注,《太平御覽》引作‘疰’。”王先謙補:“蘇輿曰:《(周禮‧天官)瘍醫》鄭注:‘祝讀如注病之注。’即此。”
(15)古地名。故址在河南省臨汝縣西。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六‧汝州》:“注城,在州西四十五里。故韓邑。《史記》‘魏文侯三十三年敗秦於 注。’……後
為治城。”《史記‧魏世家》:“(魏文侯)三十二年,伐鄭,城酸棗。敗秦于注。”裴駰集解引司馬彪曰:“河南梁縣有注城也。”張守節正 義:“《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縣西十五里。’”
(16)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遇韻》:“注,出《姓苑》。”
(二)zhou4 《集 韻》陟救切,去宥知。侯部。通“咮”。鳥類或昆蟲的嘴。《集韻‧宥韻》:“噣,《說文》:‘喙也。’或作注。”《字彙‧水部》:“注,蟲喙。”清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需部》:“注,栏借為咮。”《周禮‧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鳴者,謂之小蟲之 屬。”明方以智《東西均‧三徵》:“彼鴷不注,彼蠹安出﹖”又星宿名。《史記‧律書》:“西至于注。”司馬貞索隱:“注,咮也。《天官書》云:‘柳為鳥 咮’,則注,柳星也。”





  hé yǎo ㄏ ㄜ ˊ ㄧ ㄠ ˇ   齕齩(齕齩)    亦作“齕咬”。囓咬。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猴所過狼籍披攘,木實未熟,輒齕齩投注。”《中國民間故事選·詔三路與南亞斑》:“離開這迷人的地方,心上就像螞蟻在齕咬


"雅言” 連橫著作書名
雅言,亦曰夏言正言,古華夏通語也。《論語·述而》:子所雅言,《》、《》、執禮,皆雅言也。

が‐げん【雅言】

     洗練された上品な言葉。正しいとされる優雅な言葉。→俗言 →俚言(りげん)
     和歌などに用いる、主として平安時代の言葉。雅語。

齩(=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刊物
 1. 咬文嚼字
 注音一式 |ㄠˇ ㄨㄣˊ ㄐ|ㄠˊ ㄗˋ
 漢語拼音 y o w n ji o z  注音二式 y u w n ji u t 
 相似詞  句斟字嚼 相反詞  下筆淋漓、文不加點
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或作「咬言咂字兒」、「咬文咂字兒」。
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金瓶梅˙第五十回:「見他在人前鋪眉苫眼,拏班做勢,口裡咬文嚼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宏碁重塑“价廉物美”品牌形象

这家台湾公司将把在欧洲的营销预算增加一倍,
已应对在这个市场的销售下滑
.   部首 己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3
 注音一式 |ˇ
 漢語拼音 y   注音二式 y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不亦遠乎!」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於事而竣。」漢書˙卷三十˙藝文志:「每一書,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之,無慍色。」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

經。如:「時間早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過萬重山。」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甚。」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十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然諾。」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同「哎」。書經˙大誥:「!予惟小子。」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

. 已然
 注音一式 |ˇ ㄖㄢˊ
 漢語拼音 y  r n  注音二式 y  r n
 相似詞   相反詞 未然
已經發生,成為事實者。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標蓍龜于前驗,懸鞶鑒于已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