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勒,嘞,刊,比例,清麗,清詞麗句

1956年2月13日胡適日記全集 9 : 1953-1962
頁174
除日記外 晚餐在李書華家"賞飯" 回家給他信 指出"勒 刻也"的多例
中國版的日記全集 還另外有某人 (為寫出)談胡適譯都德的小說柏林之圍 全祖望引一"甚可比例"的中國明末清初的實際故事

1. 比例
注音一式 ㄅ|ˇ ㄌ|ˋ
漢語拼音 b  l 注音二式 b  l
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如此比例,觸類慎之,不可陷於輕脫。」 後漢書˙卷三十二˙陰識傳:「故侍中衛尉關內侯興,典領禁兵,從平天下,當以軍功顯受封爵,又諸舅比例,應蒙恩澤,興皆固讓,安乎里巷。」
同類的二數量相除為比,此二數相比等於彼二數相比,則四數成為比例。如12:4=3:1。
比較同類數量的倍數關係,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如:「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已經達到規定的標準。」
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國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漢語大字典  因為沒有歷史前後的觀念 所以是缺陷

譬如說 胡適在1959.6.24 寫成"論初唐盛唐還沒有雕版書" (後刊自由中國同年7月1日21.1)
主要以劉知幾(660-721)《史通》多例和元白( 9世紀初)的文章其"勒" 類似"篹校" 還沒"刻"的意思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勒,馬頭絡銜也。从革,力聲。”按:古文字“勒”像以手用力張革之形。
注音
釋義
(一)le4《廣韻》盧則切,入德來。職部。 (1) 帶有嚼口的馬籠頭。《說文‧革部》:“勒,馬頭絡銜也。”《釋名‧釋車》:“勒,絡也,絡其頭而引之也。”《儀禮‧既夕禮》:“纓轡貝勒。”鄭玄注:“貝 勒,貝飾勒。”《漢書‧匈奴傳下》:“安車一乘,鞍勒一具。”顏師古注:“勒,馬轡也。”清陸嵩《新年作》:“開遍枝頭桃李花,暫扶殘醉停金勒。”用如動 詞,義為給馬套上勒。《楚辭‧九章‧思美人》:“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 (2)拉緊蝉钫鳄繩止馬。如:懸崖勒馬。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舍著命提刀仗劍,更怕甚勒馬停驂。”清潘耒《遊雁蕩山記》:“連峰騰驤而下,忽爾轉顧,如勒奔馬回頭向人者,曰五馬峰。”聞捷《生活的贊歌‧賽馬》:“他勒轉馬頭揚起鞭,像一顆流星劃過暗藍的天。”
(3)整飭;統率、部署(兵馬)。《史記‧孫子
起列傳》:“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親勒六軍,大陳戎馬。”清林則徐《會責九龍洋面轟擊夷船情形摺》:“是以臣等斷其接濟,並勒兵分路嚴守。”
(4)約束;限制。《玉篇‧力部》:“勒,抑勒也。”《後漢書‧馬廖傳》:“廖性寬緩,不能教勒子孫。”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遠方士皆未知朝廷儀範,班列紛錯,有司不能繩勒。”《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三》:“而盤江自橋頭南下,為越州後橫鳔山所勒,轉而東流。”
(5)強(要);強迫。如:勒令;勒索。《淮南子‧汜論》:“齊人有盜金者,當市繁之時,至掇而走。勒問其故曰:‘而盜金於市中,何也﹖’對曰:‘吾不見 人,徒見金耳。’”《新唐書‧杜伏威傳》:“伏威引親將十人操牛酒謁,勒公祏嚴兵待變。”《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五回:“宋江等部領大隊人馬,直近北關門 城下勒戰。”
(6)鐫刻;刊刻。如:勒石;勒碑。《玉篇‧力部》:“勒,刻也。”《禮記‧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誠。”鄭玄注:“勒,刻也。”唐韓愈《石鼓歌》: “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元春)便命將那日所有的題
……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7)編纂。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序》:“雖時有紕繆,實勒成一家,總其大較,信命世之宏才也。”張守節正義:“雖有小紕繆,實編勒成一家之書矣。”唐柳 宗元《答元饒州論春秋書》:“勒為一卷,以垂將來。”清韓則愈《雁山雜記》:“邑人李甯侯蒐覽載籍,勒成一書,可謂良工苦心,有功山靈。”
(8)書寫。唐長孫無忌《進律疏義表》:“徽猷列於緗圖,鴻名勒於青史。”《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
家》:“真個在時,你勒下軍令狀來。”明張煌言《與某書》:“發羽忽次,率勒上報。”
(9)勾畫。宋蘇軾《觀杭州鈐轄歐育刀
戰袍》:“青綾衲衫暖襯甲,紅線勒帛光繞脅。”清朱彝尊《日下舊聞》卷二十八(補遺):“小景並梅、菊、蘭、松、墨竹,勒甚佳。”
(10)古時書法橫畫的名稱。《書苑菁華‧永字八法》:“橫為勒。”
(11)清時江蘇人稱婦女之冠為勒。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今蘇人稱婦女之冠亦曰勒。”
(12)竹名。宋陸游《老學庵續筆記》:“海南儋、崖諸郡出勒竹杖,大於澀竹,膚有芒,可以剉爪。東坡云:‘倦看澀、勒暗蠻村’者,是也。”
(13)通“肋(<現代音>lei4<\/現代音>)”。肋骨。《字彙‧力部》:“勒,與肋字通用。”《文選‧何晏〈景福殿賦〉》:“爰有禁楄,勒分翼張。”李善注:“言如獸勒之分、鳥翼之張。《釋名》曰:‘勒與肋,古字通。’”
(14)姓。《萬姓統譜‧職韻》:“疏勒,西域國名,以為氏。又,漢有勒尊,晉有勒滿。”
(二)lei1 (1)用繩類捆綁或套住再用力拉緊;箍、束。唐張鷟《遊仙窟》:“細細腰支,參差疑勒斷。”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說謊》:“厚底團根教壯實,線腳兒深深勒。”《紅樓夢》第三回:“頭上戴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二龍戲珠金抹額。” (2)刀或繩、布一類的條狀物緊貼某物擦、割。如:縴繩蝉钫朋得緊緊的,勒出了一道很深的口子。《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當日再三看驗得,系是生前項上被刀勒死。”《徐霞客遊記‧遊雁宕山日記》:“上巖亦嵌空三丈餘,不能飛陟,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
(三)lei0 同“”。語氣詞。《綴白裘‧占花魁‧勸粧》:“劉素娘說得口渴哉,吃鍾茶勒再說。”巴金《》:“(房錢)現在漲到五十塊了,聽說還要漲勒。”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刊,剟也。从刀,干聲。”
注音
釋義
(一)kan1《廣韻》苦寒切,平寒溪。元部。 (1) 削,削除。《說文‧刀部》:“刊,剟也。”段玉裁注:“凡有所削去謂之刊。”《廣雅‧釋詁三》:“刊,削也。”《書‧禹貢》:“隨山刊木。”《周禮‧秋 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鄭玄注:“刊、剝,互言耳,皆謂斫去次地之皮。”《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陳侯會楚 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杜預注:“刊,除也。”董必武《觀三門峽樞紐工程》:“中流砥柱挽狂瀾,瀾不狂兮柱可刊。” (2)刻;雕刻。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刀部》:“刻石謂之刊。”《文選‧班固〈封燕然山銘〉》:“乃遂封山刊石,昭明上德。”唐劉知幾《史通‧書志》:“必欲刊之國史,施之何代不可也﹖”柳亞子《失笑一首和散木》:“黃金倘鑄同文獄,華表終刊革命碑。”
(3)排版印刷。如:刊行;停刊。
(4)出版物。如:報刊;月刊;校刊;副刊;特刊。
(5)訂正;修訂。如:刊誤;刊正。《廣雅‧釋詁四》:“刊,定也。”晉杜預《春秋左氏傳集解序》:“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則刊而正之,以示勸戒。” 《晉書‧齊王攸傳》:“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李謫仙》:“‘憶妾深閨裏’,李益尚書作也,所謂
癡妒尚書李十郎者也,詞意亦清麗可喜,亂之太白詩中,亦不甚遠。大儒曾子固刊定,亦不能別也。”
(6)通“竿(gan1)”。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刊,又栏借為竿。”《儀禮‧既夕記》:“抗木刊。”鄭玄注:“刊,古文為竿。”


清麗
清新優美。文選˙陸機˙文賦:「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南史˙卷十九˙謝裕傳:「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

【名稱】:清詞麗句
【拼音】:qīng cí lì jù
【釋義】:指清新美麗的詞句。
【出處】: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例子】:若唐之李杜韓柳、本朝之歐王蘇黃,~,不可悉數。
★宋·胡仔《苕溪隱漁叢話後集·楚漢魏六朝》


4.   部首 力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ㄌㄜˋ
漢語拼音  注音二式 

有嚼口的馬絡頭。漢書˙卷九十四˙匈奴傳下:「鞍一具,馬十五匹。」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

書法中橫畫的筆法。宋˙陳思˙書苑菁華˙卷二˙書法下˙永字八法:「橫為。」

姓。如漢代有尊。

駕御。如:「馬長城」。

約束、限制。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廖性寬緩,不能教子孫。」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而盤江自橋頭南下,為越州後橫亙山所,轉而東流。」

統率、率領。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親六軍,大陳戎馬。」三國演義˙第二回:「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兵來京。」

強制、強迫。隋書˙卷二十四˙食貨志:「開皇三年,……,又於河西百姓立堡,營田積穀。」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只為那舉債文書,我畫的有親筆跡,因此上被強為妻室。」

刻、寫。如:「石」、「碑」。宋˙陸游˙夜泊水村詩:「腰間羽箭九凋零,太息燕然未銘。」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真個在時,你軍令狀來。」
ㄌㄟ lei(032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