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老,望,敬,渙,凝,睩,表敬,邁,年邁,渙然,勃然,淵塞,泐泐


這老翁年紀不過五十望歲,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胡適1959.11.26 給張其昀 (曉峰)


.......前幾年我在東京買得《勾余土音》三卷、《甬上望族表》二卷, 共三冊 ,為一函,是嘉慶十九年雕本。其中《勾余土音》只收謝山一人的詩,共三百九十首。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是表彰甬上遺民()的壯烈,謝山小跋()所謂"寫哀吟於楚些,........存軼事於夏殷。"都是很值得保存的

......只有廿九首見於《四部叢刊》所收的《鮚埼亭詩集》的《勾余唱和集》。不知您見過《勾余唱和集》的全本沒有 ?不知《唱和集》有無科本?.......


.......我覺得此二刻本似有影印流通的價值。......

(《勾余土音》或寫成《句余土音》連橫可能望書名生義.......)

 先生在《甬上望族表》首葉上有:
此表不列全氏何也? 胡適 。
 讀謝山《重修桓溪宗譜序》,可知全氏在宋、元無望族可紀.......此表所列望族皆以宋、元名宦為"望",其不列全氏,蓋由於此。


中國全國人大本周開始討論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修訂,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或向年邁的父母「表達敬意」。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甲文)象老者倚杖之形。”
注音
釋義
(一)lao3《廣韻》盧切,上來。幽部。 (1) 五十至七十歲的高齡。《說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論語‧季氏》:“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邢昺疏:“老,謂五十以上。”《楚 辭‧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王逸注:“七十曰老。”《後漢書‧馬援傳》:“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又指年紀大的人。如:男女老幼;敬 老尊賢。《孟子‧離婁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禮記‧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鄭玄注:“老老、長長,謂尊老、敬長也。” 《資治通鑑‧漢高帝二年》:“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滎陽。”胡三省注:“過五十六為老。” (2)古時對某些臣僚的尊稱。1.指上公。《禮記‧王制》:“屬於天子之老二人。”鄭玄注:“老,謂上公。”2.指上卿。《禮記‧曲禮下》:“國君不名卿 老世婦。”鄭玄注:“卿老,上卿也。”3.指大夫。《左傳‧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請帥王賦。”杜預注:“天子大夫稱老。”孔穎達疏:“老者,是大夫 之黹蛲匆心伛名。”4.指大夫的家臣。《儀禮‧聘禮》:“授老幣,出迎勞者。”賈公彥疏:“大夫家臣稱老。”5.指群吏之尊者。《儀禮‧士昏禮》:“主人 降,授老鴈。”鄭玄注:“老,群吏之尊者。”又臣僚自稱。《禮記‧曲禮下》:“五官之長曰伯……自稱於諸侯,曰天子之老。”又“諸侯使人使於諸侯,使 者自稱曰寡君之老。”
(3)指父母或兄長。《周禮‧地官‧司門》:“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鄭玄注:“死政之老,死國事者之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朱熹注:“吾老,謂我之父兄。人之老,謂人之父兄。”
(4)衰弱;衰落。《釋名‧釋長幼》:“老,朽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荀子‧成相》:“治之道,美不老。”《漢書‧劉歆 傳》:“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茅盾《秋的公園》:“他們中間的戀情也許有的已在低落,也許有的已到濃極而將老。” 《左傳‧僖公四年》:師老矣.....
(5)老練;富有經驗。如:老手;老幹部。《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唐杜甫《奉漢中王手札》:“枚乘文章老,河間禮樂存。”靳以《群鴉》:“沈太太像是老於世故的。”
(6)致仕;年老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乃老。”杜預注:“老,致仕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王翦言不用,因謝病,歸老于頻陽。”《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勗》:“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7)敬老;養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朱熹注:“老,以老事之也。”《荀子‧修身》:“老老而壯者歸焉。”楊倞注:“老老,謂 以老為老而尊敬之也。”《禮記‧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鄭玄注:“老老、長長,謂尊老、敬長也。”又對老年人的尊稱。如:扶老黹蛲 隹乃伛幼;敬老院。《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周禮‧地官‧序官》:“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鄭玄注:“老,尊稱也。”清方薰 《山靜居畫論》下:“長于用拙,是此老過人處。”
(8)歷時長久的。1.舊。與“新”相對。如:老工廠;老問題。宋趙抃《書院》:“雨久藏書蠹,風高老屋斜。”明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 漉,雨澤下注。”老舍《茶館》第三幕:“老茶館,破又爛,想盡法子也沒法辦。”2.與“嫩”相對。如:老白菜;老枝嫩葉。唐岑參《喜韓樽相過》:“三月灞 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宋王安石《孤桐》:“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又指某些食物烹炒過了火候。 《紅樓夢》第五十回:“已預備下稀嫩的野雞,請用晚飯去罷;再遲一回就老了。”3.(某些顏色)深。與“淺”相對。如:老綠;老紅。唐白居易《答韋八》: “春盡綠醅老,雨多紅萼稀。”《西遊記》第三十二回:“老藍氈笠,遮煙蓋日果稀奇;毛皂衲衣,樂以忘憂真罕見。”
(9)老子及其哲學的省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唐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孔也尚柔,但孔以柔進取,而老卻以柔退走。”
(10)小,排行在最末的。如:老兒子;老妹子。《西遊記》第十八回:“我那太公有個老女兒,年方二十歲。”
(11)指六十四卦的變爻。《易‧乾》“初九曰潛龍勿用”唐孔穎達疏:“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老陰老陽皆變。”唐劉禹錫《辯易九六論》:“故九與六為老,老為變爻。”
(12)死的諱稱。如:送老歸山。《紅樓夢》第十五回:“原來這鐵檻寺是榮、寧二公當日修造的,現今還有香火地畝,以備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魯迅《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
(13)副詞。1.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在某一時間內持續不變,相當於“總”、“經常”。唐杜甫《復愁十二首》之四:“年深荒草徑,老恐失柴扉。”《紅樓 夢》第六十一回:“你這一進去,好歹偷幾個杏兒出來賞我吃,我這裏老等。”曹禺《日出》第二幕:“喂!博士,你別老這麼嘰哩呱啦地翻洋話好不好﹖”2.表 示程度高,相當於“很”。如:老遠;老高;老長。《水滸全傳》第二十三回:“知縣看了武松這般模樣,又見了這個老大錦毛大蟲。”清孔尚任《桃花扇‧辭 院》:“想因
卻奩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變怒耳!”《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有什麼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
(14)前綴。1.加在稱呼和某些名物上。《北齊書‧儒林傳‧石曜》:“此是老石機杼,聊以奉贈。”唐白居易《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每被老元 偷格律。”宋蘇軾《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老可能為竹寫真,小坡今與石傳神。”2.表示排行。巴金《憩園》五:“楊家四弟兄,老大死了幾年,其餘三個好像 都在省裏,老二、老四做生意相當賺錢,老三素來不務正業,是個出名的敗家子。”3.加在某些動物名稱上。如:老虎;老鴉。唐寒山《詩三百三首》之二百六十 八:“老鼠入飯甕,雖飽難出頭。”魯迅《朝花夕拾‧狗‧貓‧鼠》:“小孩子怎麼會知道呢,貓是老虎的師父。”
(15)後綴。1.表示身體的某一部分。如:嗅老(鼻);柴老(牙);聽老(耳)。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小顆顆一點朱唇,溜泐泐一雙睩老。”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有那千般不實喬軀老(指身段)。”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舒著一雙黑爪老,
一條黃桑棒。”2.代指人(含輕視意)。也作“佬”。如:莊稼老;外國老。《太平天國歌謠‧窮人搶扎紅頭》:“滿街紅頭走,騎馬跟後頭,闊老關門閉戶,窮人搶扎紅 頭。”魯迅《故事新編‧非攻》:“那位山東老,造鉤拒的公輸先生麼﹖”
(16)姓。《廣韻‧
韻》:“老,姓。”《通志‧氏族略四》:“老氏,《風俗通》:顓帝子老童之後。《左傳》宋有老佐。《論語》老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萊子之後……以其老也,故以老稱之,遂為氏。”

泐=氻  泉聲讀勒

   部首 目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ㄌㄨˋ
 漢語拼音 l   注音二式 l 


敬謹注視的樣子。楚辭˙宋玉˙招魂:「蛾眉曼,目騰光些。」明˙湯顯祖˙紫釵記˙第四十四齣:「愁凝,秦雲黯待成飛絮,誰說與玉肌生粟?」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邁,遠行也。,蠆省聲。萨钬蠆,邁或不省。”徐鍇繫傳作“萬聲”。按:金文用為“萬”字。
注音
釋義
(一)mai4《廣韻》莫話切,去夬明。月部。 (1) 出行;遠行。《爾雅‧釋言》:“征、邁,行也。”邢昺疏:“皆出行也。”《說文‧部》:“邁,遠行也。”《詩‧小雅‧小宛》:“我日斯邁,而月斯 征。”鄭玄箋:“邁、征,皆行也。”晉向秀《思舊賦‧序》:“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驅馳遠路,復患痁疾,行邁之次,難 求藥餌。” (2)跨,向前舉步。《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只見對門的那個女子,抬身邁步款款的走到跟前。”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高玉寶‧放》:“玉寶心裏多高興啊!邁腿就往山下跑。”
(3)巡行。《詩‧周頌‧時邁》:“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毛傳:“邁,行也。”鄭玄箋:“武王既定天下,時出行其邦國,謂巡守也。”唐玄宗《允行封禪詔》:“至於巡狩大典,封禪鴻名,顧惟寡薄,未遑時邁,十四載於茲矣。”
(4)遠離;疏遠。《楚辭‧九章‧哀郢》:“
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蔣驥注:“是以小人日進而日親,君子愈疏而愈遠也。”
(5)(時光)消逝。《書‧秦誓》:“日月逾邁,若弗云來。”孔穎達疏:“言日月益為疾行,並皆過去,如似不復云來。”《詩‧唐風‧蟋蟀》:“今我不樂, 日月其邁。”《金史‧熙宗紀》:“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又年老。《增韻‧夬韻》:“邁,老也。”《三國志‧魏志‧曹真傳附曹 爽》:“臣雖朽邁,敢忘往言﹖”元關漢卿《竇娥
》第四折:“可憐他無婦無兒,誰管顧年衰邁。”清何剛德《客座偶談》卷四:“年日邁而志氣精堅,義理 昭著。”
(6)超過;超越。《篇海類編‧人事類‧
部》:“邁,過也。”《詩‧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邁焉。”朱熹注:“邁,過也,求之過其分也。” 《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渙然改往事之過謬,勃然興來事之淵塞,使神人嚮應,殊方慕義,四靈效珍,玉衡曜精,則三王可邁,五帝可越。”《鏡花緣》第 四十一回:“才情之妙,超古邁今。”
(7)超然不俗。《晉書‧裴楷傳》:“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新唐書‧員半千傳》:“長與何彥先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
(8)英長度單位mile的譯名。相當於英里。例:一小時走30邁。
(9)通“勱”。勤勉。《增韻‧夬韻》:“邁,與勱同。”《篇海類編‧人事類‧
部》:“邁,勉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泰部》:“邁,栏借為 勱。”《左傳‧莊公八年》:“仲慶父請伐齊師,公曰:‘不可。我實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曰:‘陶邁種德,德乃降。’姑務修德,以待 時乎!”杜預注:“陶能勉種德。邁,勉也。”孔穎達疏:“以邁為勉,言陶能勉力種樹功德。”漢張衡《思玄賦》:“咎繇邁而種德兮,將北度而宣 遊。”
(10)姓。《萬姓統譜‧卦韻》:“邁,本朝邁文麟,慈利人。”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敬,肅也。骥、苟。”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苟用為敬,《大盂鼎》又以谟鄄阗為之,余謂谟鄄阗乃狗之象形文……其用為敬者,敬即警之初文,自來用狗以警衛,故字骥。省之,則單著狗形作谟鄄阗若苟。”
注音
釋義
(一)jing4《廣韻》居慶切,去映見。耕部。 (1) 恭敬;嚴肅。《說文‧苟部》:“敬,肅也。”《玉篇‧苟部》:“敬,恭也。”《易‧坤》:“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孔穎達疏:“內謂心也,用此恭敬以 直內。”《新書‧道術》:“接遇肅正謂之敬。”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 (2)慎重。《玉篇‧苟部》:“敬,慎也。”《書‧康誥》:“敬明乃罰。”孔傳:“凡行刑罰,汝必敬明之,欲其重慎。”《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 敬,與人忠。”邢昺疏:“居處恭謹,執事敬慎,忠以與人也。”梁啟超《敬業與樂業》:“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頭,一點不旁騖,便 是敬……忠實從心裏發出的便是敬。”
(3)警惕;戒備。《釋名‧釋言語》:“敬,警也,恒自肅警也。”《詩‧大雅‧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國。”鄭玄箋:“敬之言警也。”又《周頌‧閔予 小子》:“維予小子,夙夜敬止。”鄭玄箋:“言不敢懈倦也。”又引申為急;速。《禮記‧內則》:“不有敬事,不敢袒裼。”陳衍《說文解字辨證》:“敬, 《內則》‘敬事’,猶云急事、速事也。”
(4)尊重;尊敬。如:敬重;敬愛;致敬;敬慕。《周禮‧天官‧大宰》:“二曰敬故。”鄭玄注:“不慢舊也。”《論語‧先進》:“門人不敬子路。”《潛夫論‧述赦》:“君敬法則法行,君慢法則法弛。”
(5)信仰;崇奉。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神明麼﹖那是很可敬的。但是……那些帝君、大士們也可憐,敬了幾百年,一個土豪劣紳不曾替你們打倒!”
(6)以禮物表示敬意或謝意。如:喜敬;節敬;賀敬;奠敬。《後漢書‧周燮傳》:“安帝以玄纁羔幣聘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門)生送敬,遂辭疾而歸。”李賢注:“送敬猶致謝也。”《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便吩咐門子,於庫房取書儀十兩,送與蘇雨為程敬。”
(7)有禮貌地獻上(酒、菜、
、茶等)。如:敬酒;敬茶。《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來敬你姐姐一杯。”清佚名《燒杯清茶敬遵王》:“太平軍,恩難忘,燒杯清茶敬遵王。”
(8)謙辭。《戰國策‧趙策四》:“太后曰:‘敬諾。’”《史記‧陳涉世家》:“徒屬皆曰:‘敬受命。’”
(9)通“驚(jing1)”。震動;恐慌。《逸周書‧官人》:“敬之以卒而度應。”孔晁注:“《大 戴》作‘驚之以卒而度料。’”《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熟,下水中也。’”
(10)通“檠(qing2)”。輔正弓弩的器具。《馬王堆漢墓帛書‧明君》:“務敬弓弩。”《管子‧樞言》:“先王之書,心之敬執也。”郭沫若等集校:“敬者,‘檠’或‘敬鄄弓’之省,輔正弓弩之器。”
(11)姓。《廣韻‧映韻》:“敬,姓。陳敬仲之後。出《風俗通》。後漢有揚州刺史敬歆。”《通志‧氏族略四》:“敬氏,媯姓,陳厲公子敬仲之後,以諡為氏。”


うたの日で八重山観光PR 台湾のバンドら市長表敬
八重山毎日オンライン
沖縄からうた開き!うたの日コンサート2012in石垣島」に出演する台湾のバンド「MATZKA」(マズカ)のメンバーが29日午前、中山義隆市長を表敬訪問した。台湾のメディア7社も同行した。中山市長は「うたの日コンサートを通じ、台湾で八重山をPRしてほしい」と歓迎した。

ひょう‐けい〔ヘウ‐〕【表敬】


《易經》的鼎卦,有一句話:「君子以正位凝命」。對這句話,有註解這麼說:正位,是「不使之傾」;凝命,是「不使之渙」。

 7.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4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ㄋ|ㄥˊ
 漢語拼音 n n  注音二式 n ng
液體結成固體或氣體變成液體。如:「結」。易經˙坤卦˙象曰:「履霜堅冰,陰始也。」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詩:「幕中草檄硯水。」
聚集、集。如:「聚」。唐˙王勃˙滕王閣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而暮山紫。」宋˙歐陽修˙漁家傲˙九月霜秋已盡詞:「雲欲,雁來應有吾鄉信。」
成、形成。書經˙皋陶謨:「撫于五辰,庶幾其。」孔安國˙傳:「,成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姿。」
鞏固。荀子˙議兵:「兼并易能也,唯堅之難焉。」
止、停。唐˙孫處玄˙句:「日側南澗幽,風北林暮。」宋˙盧祖皋˙望江南˙疏雨過詞:「因看胡蝶著雙飛,扇立多時。」
注意力專注或集中。如:「思」、「望」。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當時乍見驚心目,視諦聽殊未足。」
徐緩。文選˙謝朓˙鼓吹曲:「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盛美、華麗。唐˙韓愈˙幽懷詩:「妝耀洲渚,繁吹蕩人心。」
肅重、莊嚴。淮南子˙兵略:「湫漻如秋,典如冬。」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璟風度遠,人莫涯其量。」

   部首 水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注音一式 ㄏㄨㄢˋ
 漢語拼音 hu n 注音二式 hu n
離散﹑分散。詩經˙周頌˙訪落:「將予就之,繼猶判。」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九夷百越,雷隨風,北俘昆邪,西戡伊靬。」
散漫。如:「軍心散」。
水流盛大的樣子。詩經˙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
盛大。唐˙柳宗元˙代韋中丞賀元和大赦表:「發大號,申明舊章。」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巽()上。象風行於水上,波濤激動,散難釋險之義。


1. 渙然
 注音一式 ㄏㄨㄢˋ ㄖㄢˊ
 漢語拼音 hu n r n  注音二式 hu n r n
離散的樣子。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事小敵,則媮可用也;事鉅敵堅,則渙然離矣。」
形容疑慮、積鬱等消除。唐˙李翱˙祭中書韋相公文:「飄淪八年,顛白成翁。幽蟄忽發,渙然啟蒙。」
有文采的樣子。三國˙魏˙阮籍˙通易論:「順而應人,渙然成章。」
出汗的樣子。文選˙魏˙嵇康˙養生論:「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
更新的樣子。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高堂隆傳:「願陛下少垂省覽,渙然改往事之過謬,勃然興來事之淵塞。」唐˙陸贄˙收河中後請罷兵狀:「德音渙然,與之更始。」

 勃然
 注音一式 ㄅㄛˊ ㄖㄢˊ
 漢語拼音 b  r n  注音二式 b  r n
發怒衝動的樣子。孟子˙萬章下:「王勃然變乎色。」戰國策˙趙策三:「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亦作「勃如」。
興起﹑奮起的樣子。淮南子˙兵略:「有聖人勃然而起,乃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除穢,以濁為清,以危為寧。」
突然。莊子˙天地:「蕩蕩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

 1. 淵塞
 注音一式 ㄩㄢ ㄙㄜˋ
 漢語拼音 yu n s   注音二式 yu n s 
思慮深遠而篤實。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聰明淵塞,著在圖讖。」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衡仲達,秉心淵塞。媚茲一人,臨難不惑。」


217.   部首 月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ㄨㄤˋ
 漢語拼音 w n   注音二式 w ng

向遠處或高處看。如:「登高遠」﹑「一無際」。唐˙李白˙靜夜思詩:「舉頭明月,低頭思故鄉。」宋˙汪元量˙潮州歌:「北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希冀﹑期盼。如:「盼」﹑「期」﹑「渴」。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則無民之多於鄰國也。」

拜訪﹑慰問。如:「拜」﹑「探」。

怨恨﹑責備。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傳:「不意君之臣深也!豈以臣為重去將哉?」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若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僕非敢如此。」

將近﹑接近。唐˙韓愈˙祭竇司業文:「逾七八,年孰非翁。」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你那我雖然不至於老邁不堪,也是五的人了。」

志願﹑心願。如:「願」﹑「絕」。

名譽﹑名聲。如:「名」﹑「聲」﹑「德高重」。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陸遜年幼輕,恐諸公不服。」

農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見的滿月月相,後指農曆的每月十五日。文選˙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宋˙蘇軾˙後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向﹑朝。如:「後退」﹑「前看」﹑「我點點頭」。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亡,朢省聲。”徐灝注箋:“竊謂望、朢實本一字。《玉篇》有亡鄄壬字,蓋即古瞻望之望,壬,亡聲。壬者,跂而望之之義也。”
注音
釋義
(一)wang4《廣韻》巫放切,去漾微。又武方切。陽部。 (1) 向高處、遠處看。《釋名‧釋姿容》:“望,茫也,遠視茫茫也。”《廣雅‧釋詁一》:“望,視也。”《玉篇‧亡部》:“望,遠視也。”《詩‧衛風‧河廣》: “誰謂宋遠,跂予望之。”鄭玄箋:“跂足則可以望見之。”唐張籍《祭退之》:“有花必同尋,有月必同望。”毛澤東《沁園春‧雪》:“望長城內外,惟餘莽 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2)遙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廣雅‧釋天》:“望,祭也。”王念孫疏證:“望者,遙祭之名。”《字彙‧月部》:“望,祭名。望而祭之, 故曰望。”《書‧舜典》:“望於山川。”孔傳:“皆一時望祭之。”《淮南子‧人間》:“郊望禘嘗。”許慎注:“望,祭日月、星辰、山川也。”
(3)仰視;景仰。《詩‧小雅‧都人士》:“行歸于周,萬民所望。”鄭玄箋:“咸瞻望。”《漢書‧旦鄄黽錯傳》:“是以天下樂其政,歸其德,望之若父母,從之若流水。”
(4)盼望;期待。《說文‧亡部》:“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楚辭‧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唐韓愈《復志賦》:“往者不可復兮,冀來今之可望。”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
有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5)希圖;企圖。《玉篇‧亡部》:“望,覬也。”《韓非子‧主道》:“絕其能望,破其意,勿使人欲之。”《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6)視力所及;視野。《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西岸石崖,疊出屢變,奇態盈望。”清黃遵憲《上岳陽樓》:“巍峨雄關據上游,重湖八百望中收。”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7)邊際。《呂氏春秋‧下賢》:“神覆宇宙而無望。”高誘注:“無望,無界畔也。”
(8)察看。《廣雅‧釋詁三》:“望,覗也。”《玉篇‧亡部》:“望,伺也。”《周禮‧考工記‧輪人》:“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纖也。”又中醫術語,指察看病人的氣色。明湯顯祖《牡丹亭‧診祟》:“小姐,望、聞、問、切,我且問你病症因何﹖”
(9)看望。《廣韻‧陽韻》:“望,看望。”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嫂嫂,自從哥哥去後,不曾來望得你。”劉復《月兒彎彎照九州》:“黃牛水牛請你搭搭角,把我駝過仔,千山萬海去望她。”
(10)名望;聲望;威望。《詩‧大雅‧卷阿》:“令聞令望。”《新唐書‧魏元忠傳》:“譽望大減。”《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陸遜年幼望輕,恐諸公不服。”清龔自珍《明良論二》:“望愈崇,則諂愈固。”
(11)有名的人或物;名門;望族。《左
傳‧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國之望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畿謂衛固、範先曰:‘衛、範,河東之望也。 吾仰成而已。”清趙翼《陔餘叢考》卷十八:“(明太祖)嘗語吏部曰:‘資格為常流設耳,有才能者當不次用之。’故官職所加,多出非望。”清顧祖禹《讀史方 輿紀要‧四川一‧青城》:“林光庭《記》:‘(青城山)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蜀山之望也。’”又有名的。宋王安石《送江寧彭給事赴闕》:“西江望士長兼,卓犖傳家在一男。”
(12)儀容。《北史‧崔鑒傳》:“(崔)季通弟季良風望閑雅。”
(13)房屋的脊黹木鲳示伛。《釋名‧釋宮室》:“木钫厅,或謂之望,言高可望也。”按:《說文‧木部》:“木钫厅,棼也。”又《林部》:“棼,複屋棟也。”
(14)窗口。《晉書‧輿服志》:“(畫輪車)左右開四望。”
(15)酒店的招簾,即酒望。《劉知遠諸宮調‧仙呂調‧六么令》:“飄飄招颭任風吹,布望高懸長三尺。”《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武松笑道:‘我說與 你,你要打蔣門神時,出得城去,但遇
一個酒店,便請我吃三碗酒,若無三碗時,便不過望子去。這個喚做無三不過望。’”清朱彝尊《日下舊聞》卷三十 九:“正德間,朝廷開設酒館。酒望云:本店發賣四時荷花高酒。”
(16)草名。《爾雅‧釋草》:“望,谪鄄桀車。”郭璞注:“可以為索,長丈餘。”
(17)月相名。夏曆每月十五日(有時是十六或十七日),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亮之間。當太陽從西方落下去月亮正好從東方昇上來的時候,地球上看見的月亮呈 圓形,這種月相叫望。《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清戴震《迎日推策記》:“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清阮元《疇人傳》卷十四:“朔必在 晝,望必在夜。”又喻為飽滿。《莊子‧德充符》:“無聚祿以望人之腹。”成玄英疏:“腹滿則飽,猶月滿為朢(望),故以擬之。”
(18)望日。天文學上指月亮圓的那一天,通常指夏曆每月十五日。漢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宋蘇軾《後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
。”
(19)唐代行政區劃的等級之一。《新唐書‧百官志四下》:“文宗世,宰相韋處厚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州別駕。”
(20)怨恨;責怪。《字彙‧月部》:“望,怨望,責望。”《韓非子‧六反》:“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王先慎集解:“大臣盡 力從事,雖行危至死無怨。”《史記‧外戚世家》:“景帝以故望之。”司馬貞索隱:“望,猶責望,謂恨之也。”《新唐書‧劉漢宏傳》:“漢宏恨賞薄,有望 言。”
(21)對
;向。《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姓爭》:“日月相望,以明其當。”又介詞。表示方向、方位,相當於“對”、“向”。北魏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城南》:“其寺東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負帝城,青林垂影,綠水為文。”《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你索性望我動手動腳的了。”
(22)介詞。表示趨向,相當於“至”、“到”。《廣雅‧釋詁一》:“望,至也。”《列子‧楊朱》:“(公孫)朝之室也,聚酒千鐘,積麴成封,望門百步, 糟漿之氣逆於人鼻。”《世說新語‧言語》:“蒲柳之姿,望秋而落。”又接近。唐韓愈《祭竇司業文》:“踰七望八,年孰非翁。”《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你看我雖然不至於老邁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23)通“忘”。忘記。《逸周書‧武儆》:“朕不敢望,敬守勿失。”
(24)通“妄”。胡亂;虛妄。《管子‧九守》:“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于省吾新證:“望應讀作妄”,“言不可妄距,亦不可妄許也。”
(25)通“方(<現代音>fang1<\/現代音>)”。比量。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望,栏借為方。”《論語‧ 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禮記‧表記》:“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己 矣。”孔穎達疏:“望,比也。”《新唐書‧房玄齡傳》:“玄齡當國……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
(26)唐代州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四‧楚雄府》:“唐貞觀末,諸蠻內附,此(楚雄府)為傍、望、覽、邱、求等州地。”
(27)姓。《通志‧氏族略四》:“望氏,姜姓。《風俗通》:‘齊太公望之後。’《姓苑》云:‘今魏興人。《景祐登科記》有望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