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純潔漢語多純多潔: 無法面對、消化外來語入侵的語言,必殆

 無法面對、消化外來語入侵的語言,必殆。

 

 

《人民日報》稱外來語破壞漢語純潔

《人民日報》批評稱,外語詞的使用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Adrian Bradshaw/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人民日報》批評稱,外語詞的使用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很少有哪種重要語言像漢語普通話一樣感受到了全球化和現代化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例如,由於人們目前對鍵盤的使用越來越頻繁,許多中國人都忘了如何用手寫字。一檔頗受歡迎的電視節目甚至還讓人們比賽,看誰能憑記憶寫出複雜的漢字。
中國正在發展的全球一體化所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對於中國來說就不那麼獨特了:外語詞的融入。吸收外語詞往往被視作世界大同的積極現象,而中國卻不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現象——至少從國家媒體來看並非如此。
《人民日報》在上周的一篇社評中對外語詞的湧入進行了抨擊,說這些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人民日報》稱。「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
這篇社論指出,如今WiFi、CEO、MBA、CBD、VIP和PM2.5等詞的使用越來越廣,希望能藉此闡明它所謂的「零翻譯」是出於何種原因,它關注的主要是用羅馬字母書寫的英語外來詞。
「為什麼『諾基亞』『摩托羅拉』能譯成漢字,而iPhone和iPad就沒能翻譯過來?」《人民日報》問道。「英語吸收漢語詞彙都改為字母拼寫,為什麼漢語中卻要夾雜大量英文?外來語對漢語的純潔和健康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該報採訪的幾名語言學專家就這種現象給出了多種理論,從英語縮寫使用者圖省事的「懶惰」,到「西方文化的強勢」,再到優秀翻譯的缺乏。
「早年,說起著名翻譯家,傅雷、朱生豪、許淵沖、陸谷孫等一大串名字會浮上腦海,」外交學院英語系教授武波告訴《人民日報》,「現在,你能想起誰?鳳毛麟角!」他用的這個中文成語是表示某個事物很稀缺。
據來自政府部門的語言學專家夏吉宣說,中國借用外來語的另一個原因可能和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國人的文化自信會隨着我國實力的增強而增長,」夏吉宣告訴《人民日報》。「到時,外來語泛濫現象將逐步『退潮』」,他說,現有的一些借用詞彙甚至可能恢復成漢語表述。
儘管《人民日報》的文章並未呼籲徹底消除外來詞,但文章的確強調必須讓外語詞彙的使用更有意義,並且儘可能使用外語術語的中文翻譯。
在去年9月發佈的《第一批推薦使用外語詞中文譯名表》中, 多數外語專有名詞都是縮寫詞語,比如「IQ」、「IT」,以及「WHO」。表中的有些中文譯名現在已經比英文原名更為流行,比如「AIDS」的中文譯名。 雖然政府正大力推廣中文譯名,還有一些英語專有名詞仍被廣泛使用,比如「GDP」或「PM2.5」。《人民日報》的另一篇社論稱,第二批和第三批外語詞中文譯名表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佈。
夏吉宣說,「email」是從外語詞轉為漢語詞的一個成功例子。他說,人們一開始用Email,後來用漢字「伊妹兒」,現在則改用兩個最常見的字,「電郵」,或者「郵件」。
不過,並非所有語言學家都認為,外語詞彙使用數量的增多一定會威脅到漢語。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中文教授梅維恆(Victor Mair)在一封郵件中寫道,「不存在完全純潔的語言。」梅維恆說,語言的不斷變化是「自然的」,不僅如此,「借用其他語言的詞彙實際上是一種健康的現 象,」他舉例說,英語和日語都是「強大的」語言,但都包含大量外來詞彙。
 梅維恆說,之所以漢語里的英語詞彙遠遠多於英語里的漢語詞彙,一個主要原因是,許多專有名詞來自西方,尤其是與科技有關的術語,要把一個專有名詞翻譯過來並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
另外,語言學家還表示,漢語拼音系統在中國的推廣使用意味着,幾乎所有一定年齡的中國人都熟悉拉丁字母,因此,他們看到和使用拉丁字母時並不覺得彆扭。
在中文中減少使用外來詞的明顯努力,看來是為了削弱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語對中國影響的更廣泛運動的一部分。去年12月,教育部宣布要取消全國高考中的英語考試。
據報道,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在2010年接到通知, 要求其在節目中不再使用諸如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和MP3等英文縮寫,而分別使用冗長的漢語翻譯:「美國國家籃球協會」和「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在中央電視台網 站上看一下關於「NBA」的頁面,就能看出這一運動是多麼成功。)
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對外語詞持同樣的反對態度,這可以從《人民日報》社論的在線互動欄目看出來。
「如果按照專家的說法,漢語豈不是早就不純潔了?」一名微博用戶寫道,他還給出了一些已經被漢語吸收進來的外語詞的例子,比如表示小巷子的蒙古語「胡同」,以及來自梵語的表示一瞬間的「剎那」。
其他的評論則更加尖刻。「為何不聲討簡體字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一名用戶問道,簡體字指的是共產黨在20世紀50年代為了提高識字率對很多傳統漢字的寫法做了改變。
另一名用戶問到,「那CCTV這個台標怎麼處理呢?」
如果以先例為指導的話,外來詞很可能會在漢語中保留下去。
梅維恆說,「當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最著名的人物名叫阿Q時,(阿Q是魯迅的一篇短篇小說中的主人公),當中國股市離開A、B、ST和G就幾乎不能正常運轉時,對那些恐懼字母的學者們來說」,他們反對漢語中使用拉丁字母表達的戰鬥似乎「還沒打響,就已經失敗了。」
翻譯:陳柳、陳亦亭、王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