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皆,甬,牛逼/牛屄; 屌絲(或作吊絲),魯蛇/擼瑟,皆是歹命人


中國屌絲文化創造新生代富豪
一大批網絡作家及表演者之所以能夠掙上千萬年薪,因為他們成功地讓中國底層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感覺良好。



兩個月前我就把電視劇《向東是大海》給看了,但一直忍着沒吐槽,因為好不容易寧波人當回主角,不過最近聽說家鄉官人蠻興奮的,「甬商」「甬商」地自我定位,我實在是憋不住了。我十八歲從寧波到上海讀書,說起家鄉誰都要加一句,你們寧波人會做生意,作為一個從八十年代走過來的文藝青年,這種名氣每每讓我很慚愧,好在,改革開放了,商人越來越牛逼,終於我也能抬頭面對「會做生意」。

牛屄俗寫牛B牛逼,是一個不雅的漢語口語詞彙,但近年來在日常非正式交流中使用普遍。「牛屄」在中國大陸經常被使用,意思是「厲害」、「強」的意思,有時也表示對某件事情的不相信。現在好多人會簡稱為「牛」,比如在稍微正式的場合或者女士使用時,主要為年輕人使用。

詞源[編輯]

「牛屄」很可能跟一個詞「吹牛」相關。
吹豬也就是吹豬皮,是古代屠夫的重要技能,目的是讓殺好的豬皮膚鼓脹從而利於把豬毛刮乾淨。但殺牛之後用這個招數去對付是不現實的,因為牛體型龐大而且脂肪少,不可能吹起來。因此,說能「吹牛」的,就是誇大其詞了。
吹牛也稱為吹牛皮,後來以訛傳訛,演變成了「吹牛屄」。
「牛屄」也極可能是「牛鼻」的同音誤傳。[來源請求]

方言[編輯]

南方與北方亦有不同。
客家話
牛屄:指人傻。
屄水:等於北人之「牛屄」


字號
A02629
正字
【甬】用-02-07
音讀

ㄩㄥˇ
釋義
古代的一種量器。即斛。玉篇.部:「甬,斛也。」
  呂氏春秋.仲秋紀.仲秋:「平權衡,正鈞石,齊斗甬
  。」
 鐘柄。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舞
  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
 兩旁有牆壁遮蔽的通道。見「甬道」。
  ※甬道:
   通路、走道。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自極廟道
   通酈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三國
   演義.第五十八回:「遂喚諸將各分頭循河築起甬道
   ,暫為寨腳。」亦稱為「甬路」。
 浙江省鄞縣的別稱,因甬江流經而得名。




屌絲(或作吊絲),本義男性陰毛,該詞起源於2011年10月李毅貼吧與雷霆三巨頭吧的一次對罵[1],雷霆三巨頭罵李毅「是個」,其粉絲就是「屌絲」,表示對李毅吧成員的蔑視。然而,當時李毅吧網友卻覺得這個詞聽起來很,之後拿來作為自嘲用語。其後,該詞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開始在網際網路廣泛傳播,就演變成了網路文化興盛後產生的諷刺用語,用作稱呼由農村進入城市的體制外男女年青人。房及車對於屌絲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2][3]。2012年初,「屌絲」在中國大陸地區廣泛流行起來,年輕人群體間的語言文化中更被廣泛應用,義近於台灣網路用語「魯蛇[4]或中國大陸的擼瑟


******

詞目皆      部首:白 106-04-09
音讀kai 
釋義全、都。例: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Bān-pan kai sī bīng, puàn-tiám put iû jîn. (一切都是命,一點也由不得人。比喻人生的際遇皆由命運安排,絲毫不能自主。) 
近義詞

****

胡晴舫:你我皆是歹命人



作者:胡晴舫(作家)

在大陸,他們叫「屌絲」;在台灣,他們是「鄉民」;在法國,他們成了「狗屎命」(vie de merde),他們是社會的年輕人,成天掛在網上,分享慘澹的生命故事,自我標榜「魯蛇」(loser),冷眼嘲諷世事,為了幽默搞笑而大量使用歧視女性的字眼(年輕男女皆然)。人生對他們來說,還沒開始便已經失敗了。

而所謂的社會,好像一個傳說中的怪獸,他們巴不得最好這輩子不要碰見,倘若哪天逼不得已倒楣碰上了─而他們真的很倒楣,所以一定會碰見─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會死得很難看。因為他們是魯蛇,天生狗屎命,自認廢材,完全沒有欲望力爭上游。

「狗屎命」這個網站邀請全法年輕人吐苦水,分享他們的魯蛇日常,一天就有170萬流量,法國年輕人每天上去貼文,公開自己的糗事,越魯蛇越好。簡單一點,像是「今天我斷了兩顆牙,第一顆牙因為咬麵包,麵包太硬就咬斷了,第二顆牙在我不小心咬到第一顆斷牙時跟著斷了」;複雜一點,「我和我的法國口音住在紐約,我住在三樓,在第三街打工,在第三大道上課,可是我無法正確發音英文的『第三』,所以沒人聽得懂我在說什麼。」魯蛇人生大受歡迎,有個法國收銀員貼文描述她如何過著羞辱的生活,像是顧客在教訓小孩時,會指著她說「你再不聽話,以後就會像她一樣淪落成收銀台小妹」,終而集結出書,變成一名作者。「狗屎命」網站隨即推廣各國市場,悄悄變成一種「歹命人」的全球現象。

不似上一代追求成功,炫耀文憑、汽車和旅遊經驗,歹命人吹噓自己的悲慘,強調自己對自己多麼無能為力,社會適應不良,因為醜怪笨,而且運氣超差,做什麼都注定不成功。

然而,這些所謂的「歹命人」大多出生在他們社會相對富裕平順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饑荒,他們雖然抱怨連連,覺得自己蹲在社會底層,永無見天之日,其實也餓不死,生活尚稱安逸,每天有閒上網。他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以自嘲遮掩焦慮,實際生活卻沒有動機採取行動,去革新生活、改變社會,法國社會學家馬諾尼(Pierre Mannoni)觀察「歹命人」現象,擔憂年輕人不再嚮往更高的生命境界,「就算只是幽默,老是自稱魯蛇依然危險,可能阻止一個人成功。」

歹命人現象流行,也與社交媒體有關。前陣子德國學術界做了臉書研究,發現臉書引發嫉妒,使人沮喪。當人們看見自己的朋友去旅行、美食、升官、戀愛、聚會,那些歡樂的照片讓觀者覺得寂寞孤立、遭到遺棄,暗自對朋友的「成功」感到妒忌,甚至莫名產生恨意。扮醜、扮慘,暴露自己的笨拙悽慘,相反地,會引來同情鼓勵,贏得喜愛,因為你如此歹命,讓大多數人都自我感覺好多了。正是有名的德文「Schadenfreude」,翻成中文「幸災樂禍」,當他人遭遇不幸,人們經常暗自慶幸,因而快樂。

不扮俊男美女,而要裝笨扮俗,唯有歹命人,才能創造網路高人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