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風清骨峻。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唐朝李賀有詩句:”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每每讀到最後兩句,我都有點熱血小沸騰。


 李賀詩鑑賞:“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樓主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這首詩寫馬的素質好,但遭遇不好。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寫自己,是一種“借題發揮”的婉曲寫法。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並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像是重複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於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複,那麼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繫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麼,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麼,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於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顯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儘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朱世英)



Haruko Nakamura, Librarian for Japanese Studies, introduces visiting students from Nihonmatsu, Japan, to some interesting items in the Kan'ichi Asakawa Papers (MS 40) from Manuscripts and Archives. Asakawa, the first Japanese person to receive a PhD in the U.S. and a founder of Yale's East Asia Library, was born in Nihonmatsu.

 interesting items in the Kan'ichi Asakawa Papers (MS 40) from Manuscripts and Archives. Asakawa, the first Japanese person to receive a PhD in the U.S. and a founder of Yale's East Asia Library, was born in Nihonmatsu.



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篇言人人殊,這正說明了"風骨"範疇在現代語境中已被激活成具有無窮再詮釋的理論空間。本文就試著以《風骨》篇為核心,對"風"、"骨"以及"風骨"之源的"氣"、"文采"等問題進行淺析。

《文心雕龍》“風清骨峻”說

童慶炳
內容提要劉勰提出的“風骨”說由於它的重要意義引起學界探討的熱情。本文在評說十種不同解說的基礎上,力圖按劉勰《風骨》篇原有的邏輯思路,提出新的解說,以接近劉勰的原旨。劉勰的《風骨》篇是從內質美的角度,對“情”與“辭”作出了規定。文章有“情”、“辭”兩大元素。“風清”是對“情”的內質美的規定,“骨峻”是對“辭”的內質美的規定。“氣”作為生理的力是生成“風骨”的力量。“風骨”與“採”對舉,則“風骨”是內質美,“採”的修飾是外形美。“風骨”作為劉勰所追求的藝術至境呼喚內質美與外形美的統一。

劉勰《文心雕龍·風骨》篇中“風骨”的概念,從文學批評理論的角度看,為劉勰首創。這一概念既總結了漢魏以來文學的發展的經驗,特別是“建安風骨”創造的藝術經驗,同時又直接萌發了初唐陳子昂所呼喚的“漢魏風骨”,對後來剛健、爽朗、生動的“盛唐之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自此以後“風骨”成為中國文論的重要範疇。“風骨”問題的重要意義,使後來的學者對《文心雕龍·風骨》篇中“風骨”的內涵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見解,眾說蜂起,莫衷一是,迄今學術界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見。本文旨在清理眾說的基礎上,吸收眾說之長,從一個新的視角來解說“風骨”,力圖接近劉勰“風骨”論的原旨。


一、關於“風骨”內涵的十種​​不同解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