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劏,劏房,劏房盤。亂象叢生

特首梁振英不斷強調增加供應已初見成效,未來3至4年本港私人住宅潛在供應創新高,達到9.3萬伙,潛台詞是置業不必急。但他不敢講出的真相是:未來供應中有高達七成是中小型單位,換言之都是犧牲居住面積劏出來的。很多人辯稱,在人口密集的先進城市,也有很多百多呎的住所,不值得大驚小怪。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在外國,大部分人在郊區都擁有大宅,只是為了工作方便,才在市中心租住小單位。香港呢?買家中有很多年輕人,他們沒有能力負擔大單位,惟有在父母資助下先上車,但這些極細的劏房盤又能否成為長期居所?
一層樓已綁住了年輕業主的青春,剝奪了其他投資、創業的機會。他們要結婚、生兒育女,怎麼辦呢?以往還可以靠自身努力,細屋換大屋向上流。但一層價格不菲的蝸居已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哪敢奢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空間呢?專家警告,蝸居不單增加家庭成員的摩擦,還會影響兒童身心的成長。
目前,住在劏房的住客很多是專業人士,今期封面專題「焗住劏盤」就訪問了一位住在劏房的大學講師,她坦承在高樓價下已放棄置業夢。專門幫發展商美化示範單位的室內設計師也慨嘆,任你怎變魔術,也變不出私人空間。
劏房盤的出現,不能怪地產商賺得盡,也不能笑置業者太鹵莽。如果有大量土地供應,發展商不必費盡心思去設計這些奇則,如果市場有大量其他正常的選擇,沒有人願意去買這些美侖無奐,但連張床都放不下的蝸居。巧婦難為無米炊,麵粉不夠,千方百計去打麵包的主意,是無可奈何。
深圳的祥祺集團主席陳紅天、香港的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兩位投資界重量級人物,接受本刊訪問時就分享了,他們對香港地產投資的真知灼見。雖然他們對未來樓價看法迥異,但都不約而同呼籲政府增加土地供應。
一日土地供應不足,樓市光怪陸離的現象就不會消失。誠如政府所說,不論是填海、鄉郊地、棕地、舊區重建,每一項都遇到環保人士以至地區人士的阻力,但不能諉過於人,特首經常將「迎難而上」掛在嘴邊,希望他真正做到。環保人士也要明白,不能一方面罵樓價高,一方面逢發展必反對。
除了健康的地產發展,教育的成敗也攸關香港的未來,今期特別報告探討:香港教育政策亂象叢生,中小學生出現逃亡潮,很多父母一早已送子女出國留學。如果一個國際級的大都會,連未來的社會精英都要住劏房,子女都不想留下來受教育,未來將是黯淡的。

 
tāng ㄊㄤˉ
 ◎ 方言,宰杀:~猪。~羊。~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