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獻給林義正老師:獻,思,慮,憂,閨蜜/閨密,親信,風波,「殺子」文化

獻給林義正老師:


李茂生
其實9.2與5之間也沒多大差別了。
不過啊,「閨蜜」干政、「閨蜜」脅迫企業捐款等等,如果總統是男的,且將閨蜜改成「親信」,而且標示是「男」的話,應該就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了吧。這不是政治上的日常嗎?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原來香港的政治旅途,歸根究底走不出「殺子」文化。//


【國際】南韓總統棄刑事豁免權願受調查
南韓總統爆出閨蜜干政掀起風波,不僅總理遭到撤換,更放棄刑事豁免權,將接受檢方調查,並表示:「我無法原諒自己」,堪稱南韓憲政首例!



中文裡的「憂」是心的上面掛著愁容的頭,「慮」則是心的頂上承受過多彎彎曲曲的想法。與「憂」有關的詞都令人快樂不起,如憂愁、憂傷、憂心、憂病,與「慮」相接的詞總是人下沉,如掛慮、憂慮、顧慮、思慮。英文的憂慮是「anxiety」,其字源「anx-」是「窄」(narrow)的意思,表示總由很窄的縫去看外面,人若將自己侷限在窄小的地方,就會憂慮。



閨蜜=閨房蜜友?


南韓總統朴槿惠的閨密事件愈演愈烈,如今民調跌到剩下5%,如果不請辭下台,未來剩下的任期恐怕也會寸步難行。從李明博手上接下政權,成為南韓首位女性總統的朴槿惠,為何落得如此下場?這恐怕要從南韓今年碰到的經濟困局談起。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憂,和之行也。人岙人𢱑,𡐿熷心聲。《詩》曰:‘布政憂憂。’”徐灝注箋:“許云‘和之行’者,以字人岙人𢱑也。凡言優游者,此字之本義。今專用為憂愁字。”
注音
釋義
(一)you1《廣韻》於求切,平尤影。幽部。(1)憂慮;擔憂。《說文‧心部》:“頁熷心,愁也”清朱駿聲通訓定聲:“經傳皆以憂為之,而頁熷心字廢矣。”《爾雅‧釋詁下》:“憂,思也。”邢昺疏:“憂者,愁思也。”《玉篇‧心部》:“憂,愁也。”《詩‧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其誰知之﹖”《論語‧衛靈公》:“君子憂道不憂貧。”唐白居易《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2)困難;憂患。《國語‧晉語六》:“且唯聖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呂氏春秋‧開春》:“君子在憂,不救不祥。”高誘注:“憂,阨也。”
(3)疾病。《孟子‧公孫丑下》:“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於朝。”趙岐注:“憂,病也。”《禮記‧曲禮下》:“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4)特指父母的喪事。《書‧說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梁書‧文學傳‧劉杳》:“自居母憂,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宋史‧蔡確傳》:“京與太宰鄭居中不相能,居中以憂去。”
(5)閉塞不通。《鬼谷子‧權》:“憂者,閉塞而不泄也。”《韓詩外傳》卷五:“憂鬱而不得出。”
(6)通“優”。1.平和;寬和。《說文‧𢱑部》:“憂,和之行也。《詩》曰:‘布政憂憂。’”朱駿聲通訓定聲:“經傳皆以優為之。”按:今《詩‧商頌‧長發》作“敷政優優。”《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2.戲謔。《詩‧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卷七:“憂、謔同義。憂讀為優。《襄六年左傳》注:‘優,調戲也。’是優即謔也。”
(7)姓。《通志‧氏族略五》:“憂氏,見《姓苑》。”


領頭字

解形

《說文》:“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人岙人犬,鬳聲。”商承祚《殷契佚存》:“獻本作鼎岙虎或鬲岙虎,人岙人虎人岙人鼎,或人岙人虎人岙人鬲,後求其便于結構,將虍移于鼎或鬲之以虎上而字之下體寫為犬形,遂成䏁虍鼎犬㗱與獻矣。以傳世古甗證之,三足之股皆作虎目,即此字之取義……後寫誤作獻,乃用為進獻字。”

注音

釋義

(一)xian4《廣韻》許建切,去願曉。元部。(1)古代對作為祭品的犬的專稱。《說文‧犬部》:“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段玉裁注:“獻,本祭祀奉犬牲之偁。”《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鄭玄注:“羹獻,食人之餘也。”孔穎達疏:“犬曰羹獻者,人將所食羹餘以與犬,犬得食之肥,肥可以獻祭於鬼神,故曰羹獻也。”

(2)進獻;進奉。《廣雅‧釋詁二》:“獻,進也。”《玉篇‧犬部》:“獻,奉也;進也;上也。”《字彙‧犬部》:“獻,凡以物相饋,下之於上曰獻。”《周禮‧天官‧內府》:“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鄭玄注:“諸侯朝覲所獻國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于晉,獻俘授馘,飲至大賞,徵會討貳。”杜預注:“獻楚俘於廟。”唐杜甫《病橘》:“憶昔南海史,奔騰獻荔支。”又古時特指主人向賓客敬酒。《詩‧小雅‧楚茨》:“為賓為客,獻酉岙壽交錯。”鄭玄箋:“主人酌賓為獻。”南朝宋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鳴葭戾朱宮,蘭䂻獻時哲。”唐姚合《泛觴泉》:“不上酒家樓,池邊日獻酬。杯來轉巴字,客坐遶方流。”

(3)慶賀。《字彙補‧犬部》:“獻,慶賀也。”《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鄭玄注:“文子,趙武也。作室成,晉君獻之,謂賀也。”

(4)呈現;顯露。如:獻媚;獻殷勤。《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羞者獻體改服於門外,執羞者坐行而入,執鈹者夾承之。”杜預注:“獻體,解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隔川茶埠,屯岙𠵾廬繚繞,煙樹堤花,若獻影鏡中。”《紅樓夢》第五十五回:“吳新登的媳婦心中已有主意:若是鳳姐前,他便早已獻勤,說出許多主意,又查出許多舊例來。”

(5)進。《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王逸注:“獻,進;征,行也。言歲始來進,春氣奮揚,萬物皆感氣而生,自傷放逐,獨南行也。”

(6)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爾雅‧釋言》:“獻,聖也。”《玉篇‧犬部》:“獻,賢也。”《書‧益稷》:“萬邦黎獻,共惟帝臣。”孔傳:“獻,賢也。”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乃新斯宮,神降其獻,講讀有常,不誡用勸。”章炳麟《秦獻記》:“以斯骫於用法,顧使秦之黎獻因是得優游論著,亦斯贊之矣。”

(7)有價值的圖書、文物等。如:文獻。

(8)姓。《廣韻‧願韻》:“獻,姓。”《通志‧氏族略四》:“獻氏,姬姓。晉獻公之後也。見《風俗通》。戰國時有秦大夫獻則。”

(二)suo1《廣韻》素何切,平歌心。歌部。(1)刻鏤紋飾。《禮記‧明堂位》:“夏后氏以褐豆,殷玉豆,周獻豆。”鄭玄注:“楬,無異物之飾也。獻,疏刻之。”孔穎達疏:“獻音娑。娑是希疏之義,故為疏刻之。”

(2)古代一種濾酒的方法。《周禮‧春官‧司尊彝》:“鬱齊獻酌,醴齊縮酌,盎齊涗酌,凡酒脩酌。”鄭玄注:“鄭司農云:‘獻讀為儀。儀酌,有威儀多也……’玄謂……獻讀為摩莎之莎,齊語聲之誤也。者熷火鬱和相鬯以醆酒,摩莎泲之,出其香汁也。”

(3)古代酒器名。也作“犧”。《集韻‧戈韻》:“犧,酒尊名,飾以翡翠。或作‘獻’。”《周禮‧春官‧司尊彝》:“其朝踐用兩獻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獻,讀為犧。犧尊飾以翡翠。”

(三)xi1《集韻》虛宜切,平支曉。同“桸”。勺子。《集韻‧支韻》:“桸,勺也。或作獻。”



領頭字

解形
《說文》:“慮,謀思也。人岙人思,虍聲。”
注音
釋義
(一)lu4《廣韻》良倨切。去御來。魚部。(1)計議;謀劃。《爾雅‧釋詁上》:“慮,謀也。”郭璞注:“謂謀議耳。”《說文‧思部》:“慮,謀思也。”《古今韻會舉要‧御韻》:“慮,思有所圖曰慮。”《詩‧小雅‧雨無正》:“昊天疾威,弗慮弗圖。”鄭玄箋:“慮、圖,皆謀也。”《漢書‧杜周傳》:“國家政謀,鳳常與欽慮之。”顏師古注:“慮,計也。”《文選‧張衡〈思玄賦〉》:“景三慮以營國兮,熒惑次於他辰。”李善注引舊注:“慮,謀也。”
(2)思考;考慮。《爾雅‧釋詁下》:“慮,思也。”《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何晏集解引王肅曰:“君子當思患而預防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興必慮衰,安必思危。”《紅樓夢》第十三回:“這話慮的極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無虞﹖”
(3)憂慮;擔心。《增韻‧御韻》:“慮,憂也。”《漢書‧溝洫志》:“浩浩洋洋,慮殫為河。”顏師古注:“慮,猶恐也。”《晉書‧謝安傳》:“寧可臥居重任,以招患慮!”《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哥寬心,嫂莫慮。”
(4)意念;心思。《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夫揚音大千,所以清真心,警俗慮。”清龔自珍《明良論四》:“則雖甚癢且甚痛,而亦冥心息慮以置之耳。”
(5)亂。《管子‧輕重甲》:“天下有慮,齊獨不與其謀。”《呂氏春秋‧長利》:“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高誘注:“慮,猶亂也。”
(6)大約;大概。《漢書‧賈誼傳》:“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顏師古注:“慮,大計也。言諸侯皆欲同皇帝之制度,而為天子之事。”《資治通鑑‧漢文帝前六年》:“逐利不耳,慮非顧行也。”胡三省注引劉貢父曰:“慮,大率也。”
(7)用繩子結綴。《莊子‧逍遙遊》:“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慮,猶結綴也。”成玄英疏:“慮者,繩絡之也。”
(8)懷疑。《增韻‧御韻》:“慮,疑也。”
(9)廣。《廣雅‧釋詁二》:“慮,廣也。”
(10)用同“錄”。訊察;記錄。《集韻‧御韻》:“錄,寬省也。《太玄》:‘蹛于狴獄,三歲見錄。’王涯說。通作慮。”《正字通‧心部》:“慮,詳審獄囚而平反之謂之慮囚。今作錄。”《漢書‧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唐顏師古注:“省錄之,知其情狀有冤滯與不也。今云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新唐書‧百官志三》:“大理寺……繫者五日一慮。”《聊齋志異‧冤獄》:“令方慮囚。”
(11)姓。《姓觿‧御韻》:“慮,《左傳》魯南蒯家臣有慮癸。”

(二)lu2一)《集韻》凌如切,平魚來。魚部。〔諸慮〕藤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郭璞注:“今江東呼櫐為藤,似葛而麤大。”《集韻‧魚韻》:“慮,木名。”二)《集韻》龍珠切,平虞來。〔取慮〕古縣名。在今山東省睢寧縣西。《集韻‧虞韻》:“慮,取慮,縣名。”《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攻(博)〔傅〕陽,前至下相以東南僮、取慮、徐。”司馬貞索隱:“取慮是一縣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