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靖,騶,嵊,刓,剡,闋,闕,煨燼,靖國,金石錄後序



作于 7月25.1915年,時年二十四,原載上海【留美學生季報】春季第一號 (1917.3)。
原文為英文,收入【胡適留學日記】(1915年 7月26)。
康乃爾圖書館檔案)有:英詩打字稿 (也見【胡適留學日記】:吾友 A. J. Thomas 為易數字);手寫的【右水調歌頭一闋 詠" 今別離" 】。
字號
A04391
正字
【闋】門-09-17
音讀
ㄑㄩㄝˋ
釋義
事情結束,止息。後漢書.卷三十八.楊琁傳.論曰:
  「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假署皇王者蓋以十數。」宋.
  周邦彥.浪濤沙.晝陰重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
  飲乍闋。」
 喪制滿期。唐.陳元光.太母魏氏半徑題石詩:「憂闕
  情猶結,祥回禫屆期。」
 曲終。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二:「孤吟屢闋莫與和
  ,寸恨至短誰能裁。」
曲調。文選.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絃更興。
  」宋.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詞:「離歌且
  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量詞。計算歌、詞、曲的單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歌數闋,美人和之。」
 玪空缺。通「缺」。漢.王符.潛夫論.邊議:「傳子孫
  者,思安萬世,寄其身者,各取一闋。」

字號
B05508
正字
【闕】門-10-18
音讀

(一)ㄑㄩㄝˋ (二)ㄑㄩㄝ
釋義
(一)ㄑㄩㄝˋ
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中有通道。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蕭丞相,營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
  殿、武庫、太倉。」唐.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
  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泛指帝王居住的地方。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中,
  心居乎魏闕之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
  「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姓。如漢代有闕翊。
(二)ㄑㄩㄝ
過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
  補闕。」
 官職的空位。宋.陳善.捫蝨新話上集.卷一.前輩讀
  書不似今人滅裂:「適有一美闕,二人競欲得之。」
虧損。禮記.禮運:「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短少。宋.歐陽修.與十二侄書:「吾不闕此物。」
未足數的。舊唐書.卷九十二.韋陟傳:「闕員既少,
  取士良難。」
 脫漏的。如:「闕文」、「闕字」。


歷史沿革[編輯]

嵊之名因其從山、從乘,「乘」古義「四馬」,其境內四周有東簟山、南黃山、西白山、北雩山,取「四山相合」之意。嵊州古稱剡縣。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時期越國時名剡,屬會稽郡漢景帝四年(前153年)置縣,稱剡縣,歷屬會稽郡、越州、紹興府、紹興路、會稽道。王莽時易名盡忠縣東漢初復稱剡縣。初升置嵊州,並置剡城縣,後復剡縣。吳越中期改稱贍縣北宋復剡縣,宣和三年(1121年),劉合以「剡」有兵火象,奏請朝廷把「剡」改為「嵊」縣,始名嵊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紹興寧波專區,現屬紹興市。1995年8月撤縣設嵊州市。


【嵊】山-10-13

音讀

ㄕㄥˋ

釋義
見「嵊縣」。
※嵊縣:
 縣名。位於浙江省紹興縣南,因縣境內有嵊山、嵊溪,故 稱為「嵊縣」。

注音:
漢語拼音:[二]shàn
解釋:
  1. 參見「剡溪」條。
  2. [一]ㄧㄢˇ yǎn
注音:
漢語拼音:[一]yǎn
解釋:
  1. [動] 削尖。《易經.繫辭下》:「弦木為弧,剡木為矢。」
  2. [動] 舉、抬。《荀子.彊國》:「安欲剡其脛而以蹈秦之腹。」《漢書.卷四八.賈誼傳》:「發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匈。」
  3. [形] 尖銳、銳利。如:「剡鋒」、「剡利」、「剡耜」。
  4. [二]ㄕㄢˋ shàn


. 騶  部首 馬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20

注音一式 ㄗㄡ

古代主管駕駛車馬的小官。禮記˙月令:「命僕及七騶咸駕。」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傳˙張讓傳:「凡詔所徵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中使』。」


古代貴族出行時,居前導或後隨的騎士。漢書˙卷二˙惠帝紀:「外郎不滿二歲,賜錢萬。……執戟﹑武士﹑騶比外郎。」晉˙干寶˙搜神記˙卷四:「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呼班云:『泰山府君召!』」


姓。如漢代有騶餘善。


領頭字



解形

《說文》:“靖,立竫也。从立,青聲。一曰細貌。”

釋義


(一)jing4《廣韻》疾郢切,上靜從。耕部。

(1)立容安靜。《說文‧立部》:“靖,立竫也。”段玉裁注:“謂立容安竫也。” (2)安定。《廣雅‧釋詁一》:“靖,安也。”《國語‧周語下》:“自后稷之始基靖民。”韋昭注:“靖,安也。自后稷播百穀,以始安民。”宋蘇軾《蕭士元 知隰州趙永寧知永靜軍》:“惟少私寡欲,則民自靖。”清夏燮《中西記事‧粵東要撫》:“是地方既因之不靖,而法律亦有所不行。”又和平。《詩‧周頌‧昊天 有成命》:“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毛傳:“靖,和也。”又安詳。《文選‧曹植〈七啟〉》:“遺芳烈而靖步,抗皓手而清歌。”張銑注:“靖,安。”
(3)止息;平定。《增韻‧靜韻》:“靖,安之也。”《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靖兵,好以為事。”杜預注:“靖,息也。”唐岑文本《冊趙王孝恭改封河間郡王文》:“擁節西騖,靖巴漢之妖氛。”清顏元《存治篇‧靖異端》:“古之偻靖異端者,莫如孟子。”
(4)治理。《爾雅‧釋詁上》:“靖,治也。”《廣韻‧靜韻》:“靖,理也。”《詩‧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極焉。”毛傳:“靖,治。”唐陸贄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若不靖於本而務救於末,則救之所為乃禍之所起也。”《清史稿‧職官志一》:“將以靖國,不益囂乎﹖”
(5)圖謀。《爾雅‧釋詁上》:“靖,謀也。”《詩‧大雅‧召旻》:“昏椓靡共,潰潰回遹,實靖夷我邦。”毛傳:“靖,謀也。”鄭玄箋:“皆謀夷滅王之國。”《漢書‧韋賢傳》:“靖享爾位,瞻仰靡荒。”顏師古注:“靖,謀也。”
(6)思念。《方言》卷一:“靖,思也。東齊海岱之間曰靖。”《文選‧張衡〈思玄賦〉》:“潛服膺以永靖兮,綿日月而不衰。”李善注:“《方言》曰:‘靖,思也。’靖與靚同。《字林》:‘靖,審也。’”
(7)恭敬;謹慎。《管子‧大匡》:“士處靖,敬老與貴,交不失禮。”尹知章注:“靖,卑敬貌。”《陳書‧宣帝紀》:“靖懷眾弊,宜事改張。”《宋史‧曹彬傳》:“靖恭守位,猶恐獲過。”
(8)善。《書‧盤庚上》:“則惟汝眾,自作弗靖。”王引之述聞:“家大人曰:‘靖,偻也。’言是自作不偻所致也。”《太平御覽》卷九百六十四引《韓詩》:“‘東門之栗,有靖家室。’靖,善也。言東門之外,栗樹之下,有偻人,可與成為室家者。”
(9)立。《文選‧張衡〈思玄賦〉》:“既防溢而靖志兮,迨我暇以翱翔。”李善注引《字林》:“靖,立也。”
(10)足。《洪武正韻‧敬韻》:“靖,足也。”
(11)細小。《說文‧立部》:“靖,細貌。”《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小人國名靖人。”郭璞注:“《詩含神霧》曰:‘東北極有人長九寸。’殆謂此小人也。”郝懿行箋疏:“《說文》云:‘靖,細貌。’蓋細小之義。故小人名靖人也。”
(12)通“靜”。清靜。《管子‧白心》:“以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王念孫雜志:“靖與靜同。”《北史‧袁翻傳》:“為政清靖,不言而化。”
(13)通“旌()”。表彰。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靖,栏借為旌。”《左傳‧ 昭公元年》:“請免之,以靖能者。”王引之述聞:“靖當讀為旌。旌,表也。”《呂氏春秋‧慎大》:“靖箕子之宮,表商容之閭。”俞樾平議:“靖,讀為 旌。”
(14)古州名。宋置。今湖南省靖縣。《宋史‧地理志四》荊湖北路常德府有靖州,云:“熙寧九年,收復唐溪洞誠州。……崇寧二年,改為靖州。”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二:“居喪不食酒肉鹽酪,而以魚為蔬,今湖北多然,謂之魚菜,不特靖也。”
(15)姓。《通志‧氏族略四》:“靖氏,《風俗通》:單靖公之後,以謚為氏。一云齊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後。”




靖國神社
注音一式 ㄐ|ㄥˋ ㄍㄨㄛˊ ㄕㄣˊ ㄕㄜˋ

日本的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區,奉祀明治以來在戰爭中陣亡的將士靈位,相當於我國的忠烈祠。


1. 靖國

注音一式 ㄐ|ㄥˋ ㄍㄨㄛˊ

使國家安定。唐˙孫逖˙授牛仙客殿中監制:「出則靖國,方資五利之功;入則訓騶,宜修六尚之職。」



金石錄後序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
李清照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本文入選為高中國文98課綱送部審定版本)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 字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五代), 鐘、鼎、甗(|ㄢˇ; 古代用來炊煮的一種蒸鍋) 、鬲(ㄌ|ˋ;一種古代的炊具)、盤 、匜(|ˊ;古代一種盛水或酒的器皿)、 尊(酒器)、 敦(ㄉㄨㄟˋ;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之款識(鐘鼎彝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紋;書畫上的落款和題字), 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蹟,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偽謬(校正謬誤), 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 史氏之失職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嗚呼!自王播(唐文宗時宰相,喜收藏書畫, 後因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家中金玉珍寶被人搶奪,而書畫棄於道 路)、元載之禍( 元載,唐代宗時宰相,因貪賄被殺抄家,家中有贓物胡椒八百石,鐘乳五百兩), 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和嶠, 字長輿,晉朝人,家境富裕,卻極吝嗇,杜預說他有「錢癖」。杜預,字元凱,雅好《左傳》,著有《春秋經傳集解》), 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 始歸趙氏(嫁給趙明誠,時李清照十八歲)。 時先君(先父)作禮部員外郎, 丞相(趙挺之;即趙明誠的父親)作吏部侍郎, 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初一 及十五)謁告(請假)出, 質(典當)衣,取半千錢, 步入相國寺(北宋汴京最大的廟宇), 市(購買)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 自謂葛天氏(葛天氏為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其時代 人民幸福)之民也。 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ㄕㄨ;紡粗的絲),窮(盡力蒐集)遐 方(遠方 )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 就月將(日積月累),漸益 堆積。丞相(指趙挺之)居政府, 親舊或在館閣(宋代掌管修史、藏書、校對 的機關),多有亡詩(指《詩經》三百零五篇 以外的詩)、逸史(野史),魯壁(魯 恭王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擴大宮殿,於壁中得先人所 藏古文)、汲塚(晉太康二年,汲郡有盜魏襄王墓,得竹書數十車, 皆為竹筒蝌蚪文)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 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典當衣服來購買古董)。 嘗記崇寧間(宋徽宗年號,西元1102-1106年), 有人持徐熙(南唐時著名畫家)《牡丹圖》, 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兩夜), 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後屏居(隱居)鄉里十年, 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趙 明誠于宣和三年出守萊州,建康元年移守淄州),竭其俸入,以事 鉛槧(ㄑ|ㄢ ㄑ|ㄢˋ;鉛,鉛筆。槧,木牘。鉛槧皆為古人紀錄文字 的工具)。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 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張開或捲起),指摘 疵病(缺點,毛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 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 以中否角(決)勝負,為飲茶先後 。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分類編號), 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聯,或少(稍)損污, 必懲責揩完塗改(在污損之處,塗上雌黃,用楷書補正), 不復向時之坦夷(不像從前那麼不在意)也。 是欲求適意而憀(ㄌ|ㄠˊ;悲恨)慄。余性不耐, 始謀食去重肉(不同時 吃兩樣葷菜),衣去重采(不同時穿兩件繡花衣裳) ,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 刓,ㄨㄢˊ;殘缺不全),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則購買回來), 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於是几案羅列, 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至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今山東淄 博市)。聞金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大小書箱裝得滿滿的), 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 宋高宗建炎元年,西元1127年)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餘物)不 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國子監所刻之書)者 ,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今 江蘇連雲港市),連艫(ㄌㄨˊ;船頭)渡淮(淮河), 又渡江(長江) ,至建康(今南京市)。青州故第, 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 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 已皆為煨燼(ㄨㄟ ㄐ|ㄣˋ;灰燼)矣。

建炎戊申(建炎二年,西元1128年)秋 九月,侯起復知建康府。己酉春(建炎三年春天)三月罷, 具舟上蕪湖,入姑孰(今安徽當塗縣), 將卜居贛水上。夏五月,至池陽(今安徽省貴池縣)。被旨知湖州,過上殿(指入朝見皇帝), 遂駐家池陽,獨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負擔,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古人以頭巾覆額, 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稱做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光明的樣子)射 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心情惡劣), 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緊急;指金兵入侵 ),奈何?」戟手(以食指與中指分開成戟形,指 向對方)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去輜重, 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宗廟祭祀的用具)者, 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馳馬去。 途中奔馳,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皇帝出行所在之地, 此指建康),病痁(ㄉ|ㄢˋ;瘧疾 )。七月末, 書報臥病。余驚怛(ㄉㄚˊ;憂恐),念侯性素急, 奈何病痁(ㄉ|ㄢˋ;瘧疾)。 或熱,必服寒藥,疾可憂。遂解舟(開船)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 果大服茈胡(ㄔㄞˊ ㄏㄨˊ;柴胡,植物名,可做藥)、黃芩藥,瘧且痢, 病危在膏肓(人體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分。 舊說以為是藥效無法達到的地方,故引申為病症已達難治的階段)。余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 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 殊無分香賣屨(曹操《遭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 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學作組屨賣也。」指不念家事,沒有留下遺囑。)之意。

葬畢,余無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宮(建炎三年七月,因避金人南下, 朝廷遺散六宮逃命),又傳江當禁渡(長江禁止渡航)。 時猶有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 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長物稱是。余有大病,僅存喘息。事勢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 從會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盡委棄,所謂連艫渡江 之書,又散為雲煙矣。獨餘少輕小卷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 ,《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三代鼎、鼐十數事,南唐寫本書數篋, 偶病中把玩,搬在臥內者,巋然獨存(ㄎㄨㄟ ㄖㄢˊ ㄉㄨˊ ㄘㄨㄣˊ;高峻屹立,孤自存在。形容變亂之後唯一存留的人或事。)。

上江既不可往,又虜勢叵測(ㄆㄛˇ ㄘㄜˋ;難以預測), 有弟迒,敕局刪定官( 職掌收集詔書並編篡成書的官員),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逃走)。 之剡(前往浙江嵊縣), 出睦(又至浙江省建德縣), 又棄衣被,走黃巖,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 皇帝途中駐紮)章安。從御舟海道之溫,又之越。 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紹興辛亥春三月,復赴越。壬子,又赴杭。

先侯疾亟時(病危時),有張飛卿學士, 攜玉壺過視侯,便攜去, 其實玟(ㄇ|ㄣˊ;美石)也。不知何人傳道,遂妄言有頒 金(把玉壺送給金人,意即通敵。頒,分賜。)之語。 或傳亦有密論列(把宋代言官上書檢舉彈劾稱「論列」 。此指告密。)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盡將家中所有銅器等物, 欲赴外廷(外朝,與禁中相對)投 進(《宋史‧職官志》:「符寶郎二人,掌外廷符寶之事, 禁中別有內符寶郎。」青銅器屬於符寶之類,故欲赴外廷投進。)。 到越,已移幸四明(今浙江寧波市)。 不敢留家中,並寫本書(此書)寄剡。 後官軍收叛卒,取去,聞盡入故李將軍家。 所謂「巋然獨存「者,無慮十去五六矣。惟有書畫硯墨可五七簏(ㄌㄨˋ; 竹子編成的箱子),更不忍置他所,常有臥榻下, 手自開闔。

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市), 卜居士民鐘氏舍,忽一夕,穴壁負(揹負)五 簏去。余悲慟不得活,重立賞收贖。 後二日,鄰人鐘復皓出十八軸求賞,故知其盜不遠矣。萬計求之,其餘遂牢不可出。 今知盡為吳說運使(吳說,人名, 當時著名書畫家,曾任福建路轉運判官。運使,轉運使的簡稱)賤價得之。所謂「巋然獨存」者, 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殘零不成部帙書冊, 三數種平平書帖,猶復愛惜如護頭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 芸籤( 書籤)縹帶(淡青色的帶子,用以捆綁書冊), 來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卷耳。 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比喻人死已久,當時趙明誠已去逝六年), 悲夫﹗

昔蕭繹(梁元帝)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 書畫(蕭繹,晉元帝,魏兵攻陷江陵時,蕭繹命 舍人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楊廣(隨煬帝)江都傾覆, 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微薄), 不足以享此尤物(珍貴物品)邪﹖抑亦死者有知, 猶斤斤愛惜,不肯留人間邪?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嗚呼﹗余自少陸機(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作賦 之二年(李清照十八歲時嫁趙明誠,而陸機二十歲作作《文賦》,故云少二年), 至過蘧瑗(蘧瑗,宇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時而知四十九之非)知非之 兩歲(李清照時年五十二), 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語出楚王亡弓的典故,楚王遺失弓矢, 左右請求尋找,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所以區區 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紹興二年玄黑弋歲(《爾雅‧釋天》:「 太歲在壬日玄黑弋。」紹興二年,歲在壬子,故云)壯月( 舊曆八月的別稱)朔甲寅,易安室(李清照室名)題。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 李格 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 情調感傷。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金石錄後序》主旨在追敘李清照夫婦一生辛勤蒐集圖書古器,及這些器物在北宋末年變亂中散失的 經過,並表達對丈夫的追念之情。




BloggerAds 廣告一起BunnyBunny跳!讓您的Baby像金頂兔充滿活力!簡單小動作,快帶孩子一起手腳動一動更多訊息..全館免運,加入會員贈100元折價劵保暖羊毛衣,時尚、保暖、超值,多樣款式任選擇;觸感柔滑細緻。現在全館免運,加入會員即贈100折價卷現抵。更多訊息..韓國天團都站台的LG秒殺手機!完美捕捉Super Junior
LG HUB機極致秒殺快門
讓你精采鏡頭不漏接!


金石錄後序   本文入選為高中國文98課綱送部審定版本)
右《金石錄》三十卷者何?趙侯德父(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 字德父)所著書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五代), 鐘、鼎、甗(|ㄢˇ; 古代用來炊煮的一種蒸鍋) 、鬲(ㄌ|ˋ;一種古代的炊具)、盤 、匜(|ˊ;古代一種盛水或酒的器皿)、 尊(酒器)、 敦(ㄉㄨㄟˋ;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之款識(鐘鼎彝器上所刻的文字和花紋;書畫上的落款和題字), 豐碑大碣、顯人晦士之事蹟,凡見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偽謬(校正謬誤), 去取褒貶,上足以合聖人之道,下足以訂 史氏之失職者,皆載之,可謂多矣。
嗚呼!自王播(唐文宗時宰相,喜收藏書畫, 後因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家中金玉珍寶被人搶奪,而書畫棄於道 路)元載之禍( 元載,唐代宗時宰相,因貪賄被殺抄家,家中有贓物胡椒八百石,鐘乳五百兩), 書畫與胡椒無異;長輿元凱之病(和嶠, 字長輿,晉朝人,家境富裕,卻極吝嗇,杜預說他有「錢癖」。杜預,字元凱,雅好《左傳》,著有《春秋經傳集解》), 錢癖與傳癖何殊?名雖不同,其惑一也。
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 始歸趙氏(嫁給趙明誠,時李清照十八歲)。 時先君(先父)作禮部員外郎, 丞相(趙挺之;即趙明誠的父親)作吏部侍郎, 侯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族寒,素貧儉,每朔望(初一 及十五)謁告(請假)出, 質(典當)衣,取半千錢, 步入相國寺(北宋汴京最大的廟宇), 市(購買)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 自謂葛天氏(葛天氏為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其時代 人民幸福)之民也。 後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綀(ㄕㄨ;紡粗的絲),窮(盡力蒐集)遐 方(遠方 )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 就月將(日積月累),漸益 堆積。丞相(指趙挺之)居政府, 親舊或在館閣(宋代掌管修史、藏書、校對 的機關),多有亡詩(指《詩經》三百零五篇 以外的詩)、逸史(野史)(魯 恭王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擴大宮殿,於壁中得先人所 藏古文)(晉太康二年,汲郡有盜魏襄王墓,得竹書數十車, 皆為竹筒蝌蚪文)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 後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典當衣服來購買古董)。 嘗記崇寧(宋徽宗年號,西元1102-1106年), 有人持徐熙(南唐時著名畫家)《牡丹圖》, 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兩夜), 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後屏居(隱居)鄉里十年, 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趙 明誠于宣和三年出守萊州,建康元年移守淄州),竭其俸入,以事 鉛槧(ㄑ|ㄢ ㄑ|ㄢˋ;鉛,鉛筆。槧,木牘。鉛槧皆為古人紀錄文字 的工具)。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 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張開或捲起),指摘 疵病(缺點,毛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 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 以中否角(決)勝負,為飲茶先後 。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分類編號), 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聯,或少(稍)損污, 必懲責揩完塗改(在污損之處,塗上雌黃,用楷書補正), 不復向時之坦夷(不像從前那麼不在意)也。 是欲求適意而憀(ㄌ|ㄠˊ;悲恨)慄。余性不耐, 始謀食去重肉(不同時 吃兩樣葷菜),衣去重采(不同時穿兩件繡花衣裳) ,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闕( 刓,ㄨㄢˊ;殘缺不全),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則購買回來), 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於是几案羅列, 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靖康丙午歲,侯守淄川(今山東淄 博市)。聞人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大小書箱裝得滿滿的), 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建炎丁未( 宋高宗建炎元年,西元1127年)春三月,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餘物)不 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國子監所刻之書)者 ,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今 江蘇連雲港市),連艫(ㄌㄨˊ;船頭)(淮河), 又渡江(長江) ,至建康(今南京市)青州故第, 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 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十二月,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 已皆為煨燼(ㄨㄟ ㄐ|ㄣˋ;灰燼)矣。
建炎戊申(建炎二年,西元1128年)秋 九月,侯起復知建康府。己酉春(建炎三年春天)三月罷, 具舟上蕪湖,入姑孰(今安徽當塗縣), 將卜居贛水上。夏五月,至池陽(今安徽省貴池縣)。被旨知湖州,過闕上殿(指入朝見皇帝), 遂駐家池陽,獨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負擔,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古人以頭巾覆額, 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稱做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光明的樣子)射 人,望舟中告別。余意甚惡(心情惡劣), 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緊急;指金兵入侵 ),奈何?」戟手(以食指與中指分開成戟形,指 向對方)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去輜重, 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宗廟祭祀的用具)者, 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馳馬去。 途中奔馳,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皇帝出行所在之地, 此指建康),病痁(ㄉ|ㄢˋ;瘧疾 )。七月末, 書報臥病。余驚怛(ㄉㄚˊ;憂恐),念侯性素急, 奈何病痁(ㄉ|ㄢˋ;瘧疾)。 或熱,必服寒藥,疾可憂。遂解舟(開船)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 果大服茈胡(ㄔㄞˊ ㄏㄨˊ;柴胡,植物名,可做藥)、黃芩藥,瘧且痢, 病危在膏肓(人體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分。 舊說以為是藥效無法達到的地方,故引申為病症已達難治的階段)。余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 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 殊無分香賣屨(曹操《遭令》:「余香可分與諸夫人, 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學作組屨賣也。」指不念家事,沒有留下遺囑。)之意。
葬畢,余無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宮(建炎三年七月,因避金人南下, 朝廷遺散六宮逃命),又傳江當禁渡(長江禁止渡航)。 時猶有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 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長物稱是。余有大病,僅存喘息。事勢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 從會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人陷洪州,遂盡委棄,所謂連艫渡江 之書,又散為雲煙矣。獨餘少輕小卷軸書帖,寫本集,《世說》 ,《鹽鐵論》,石刻副本數十軸,三代鼎、鼐十數事,南唐寫本書數篋, 偶病中把玩,搬在臥內者,巋然獨存(ㄎㄨㄟ ㄖㄢˊ ㄉㄨˊ ㄘㄨㄣˊ;高峻屹立,孤自存在。形容變亂之後唯一存留的人或事。)
上江既不可往,又虜勢叵測(ㄆㄛˇ ㄘㄜˋ;難以預測), 有弟,敕局刪定官( 職掌收集詔書並編篡成書的官員),遂往依之。到台,台守已遁(逃走)。 之(前往浙江嵊縣), 出(又至浙江省建德縣), 又棄衣被,走黃巖,雇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 皇帝途中駐紮)章安。從御舟海道之,又之。 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紹興辛亥春三月,復赴。壬子,又赴
先侯疾亟時(病危時),有張飛卿學士, 攜玉壺過視侯,便攜去, 其實玟(ㄇ|ㄣˊ;美石)也。不知何人傳道,遂妄言有頒 金(把玉壺送給金人,意即通敵。頒,分賜。)之語。 或傳亦有密論列(把宋代言官上書檢舉彈劾稱「論列」 。此指告密。)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盡將家中所有銅器等物, 欲赴外廷(外朝,與禁中相對)投 進(《宋史‧職官志》:「符寶郎二人,掌外廷符寶之事, 禁中別有內符寶郎。」青銅器屬於符寶之類,故欲赴外廷投進。)。 到,已移幸四明(今浙江寧波市)。 不敢留家中,並寫本書(此書)。 後官軍收叛卒,取去,聞盡入故李將軍家。 所謂「巋然獨存「者,無慮十去五六矣。惟有書畫硯墨可五七簏(ㄌㄨˋ; 竹子編成的箱子),更不忍置他所,常有臥榻下, 手自開闔。
會稽(今浙江紹興市), 卜居士民鐘氏舍,忽一夕,穴壁負(揹負)五 簏去。余悲慟不得活,重立賞收贖。 後二日,鄰人鐘復皓出十八軸求賞,故知其盜不遠矣。萬計求之,其餘遂牢不可出。 今知盡為吳說運使(吳說,人名, 當時著名書畫家,曾任福建路轉運判官。運使,轉運使的簡稱)賤價得之。所謂「巋然獨存」者, 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殘零不成部帙書冊, 三數種平平書帖,猶復愛惜如護頭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因憶侯在東萊靜治堂,裝卷初就, 芸籤( 書籤)縹帶(淡青色的帶子,用以捆綁書冊), 來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輒校勘二卷,跋題一卷。此二千卷,有題跋者五百卷耳。 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比喻人死已久,當時趙明誠已去逝六年), 悲夫﹗
蕭繹(梁元帝)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 書畫(蕭繹,晉元帝,魏兵攻陷江陵時,蕭繹命 舍人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楊廣(隨煬帝)江都傾覆, 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生死不能忘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微薄), 不足以享此尤物(珍貴物品)邪﹖抑亦死者有知, 猶斤斤愛惜,不肯留人間邪?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嗚呼﹗余自少陸機(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作賦 之二年(李清照十八歲時嫁趙明誠,而陸機二十歲作作《文賦》,故云少二年), 至過蘧瑗(蘧瑗,宇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時而知四十九之非)知非之 兩歲(李清照時年五十二), 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語出楚王亡弓的典故,楚王遺失弓矢, 左右請求尋找,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所以區區 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紹興二年玄黑弋歲(《爾雅‧釋天》:「 太歲在壬日玄黑弋。」紹興二年,歲在壬子,故云)壯月( 舊曆八月的別稱)朔甲寅,易安室(李清照室名)題。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 李格 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 情調感傷。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金石錄後序》主旨在追敘李清照夫婦一生辛勤蒐集圖書古器,及這些器物在北宋末年變亂中散失的 經過,並表達對丈夫的追念之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