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尤,誰,殢,熱鬧,五美,反覆,鬱悒,不怨天不尤人,


最高樓
長安道,投老倦游歸。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濕前湖夜,桂枝風澹小山時。怎消除,須殢酒,更吟詩。也莫向、竹邊辜負雪。也莫向、柳邊辜負月。閑過了,總成痴。種花事業無人問,對花情味只天知。笑山中,雲出早,鳥歸遲。



《漢書‧賈誼傳》:“壹動而五業附,陛下憚而久不為此﹖”
《漢書‧賈誼傳》:“壹動而五美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堯曰第二十

www.taiwanus.net › 至理格言 › 論語

Translate this page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  ...


領頭字

解形
《說文》:“誰,何也。人岙人言,隹聲。”段玉裁校作:“誰,誰何也。”注云:“三字為句。各本少誰字,誤刪之也。”
注音
釋義
(一)shui2(又讀<現代音>shei2<\/現代音>)《廣韻》視隹切,平脂禪。微部。(1)代詞。表示疑問。1.指事物,相當於“什麼”。《說文‧言部》:“誰,何也。”《論語‧微子》:“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呂氏春秋‧貴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高誘注:“誰,猶何也。”宋李清照《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毛澤東《念奴嬌‧崑崙》:“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2.指某個人、某些人,相當於“哪個”。《論語‧子罕》:“吾誰欺﹖欺天乎!”唐杜甫《杜鵑行》:“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誰來行使專政呢﹖當然是工人階級和由它領導下的人民。”
(2)副詞。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哪” "何事"。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誰,那也。”《漢書‧賈誼傳》:“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南朝宋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茂林䏁𡀞𡃀日㗱竹》:“苔滑誰能步﹖葛弱豈可捫﹖”唐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後誰能惜酒錢﹖”
(3)助詞。用於句首,無實義。《爾雅‧釋訓》:“誰昔,昔也。”郭璞注:“誰,發語辭。”《詩‧陳風‧墓門》:“知而不已,誰昔然矣。”鄭玄箋:“誰昔,昔也。”



(4)姓。《萬姓統譜‧支韻》:“誰,本朝誰龍,南部人,正德間九江府照磨。”







領頭字
解形
《說文》:“尤,異也。從乙,又聲。”孔廣居疑疑:“尤,古月钫尤字。從又、乙,象贅月钫尤,又亦聲。借為異也,過也。既為借義所專,故別作月钫尤。”朱芳圃《殷虛文字釋叢》:“蓋尤為初文,從又、一。又,手也;一,指贅月钫尤。字之結構與‘寸’相同。”
注音
釋義
(一)you2《廣韻》羽求切,平尤云。之部。 (1) 特異的;突出的。《說文‧乙部》:“尤,異也。”《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杜預注:“尤,異也。”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記》:“明皇世,章句風大得建安體,論者推李翰林、杜工部為之尤。”魯迅《三閑集‧匪筆三篇》:“來件想托北新書局代收,當擇尤發表。”又驚異。《左傳‧昭公二十一 年》:“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阗钬亡尤之。”杜預注:“尤,怪賜之厚。” 
(2)過失;罪過。《玉篇‧乙部》:“尤,過也。”《詩‧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鄭玄箋:“尤,過也。言在位者貪殘,為民之害,無自知其行之過者。”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聊齋志異‧王成》:“此我數也,於主人何尤﹖”
(3)怨恨;責怪。《玉篇‧乙部》:“尤,責也;怨也。”《詩‧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穉且狂。”毛傳:“尤,過也。”鄭玄箋:“過之者,過夫人之欲歸唁其兄。”《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邢昺疏:“尤,非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與誰語﹖”李善注:“言舉動必為人之所尤過也。”
(4)多。《玉篇‧乙部》:“尤,多也。”
(5)親近;喜愛。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相尤,猶云相娛或相戀也。”唐羅隱《春日湘中題岳麓寺僧舍》:“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共綠蟻、紅粉相尤。”宋蘇軾《字木蘭花》:“主尤賓,斂黛含顰喜又瞋。”
(6)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尤其”、“更加”。《史記‧五帝本紀》:“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晉書‧阮籍傳》:“博覽君鄄羊籍,尤好《莊》、《老》。”唐白居易《村居苦寒》:“農者尤苦辛。”
(7)用同“猶”。還;尚且。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趙充國乃漢之名將,年七十,尤建大功。”
(8)姓。《廣韻‧尤韻》:“尤,姓。出《姓苑》。”《通志‧氏族略五》:“尤氏,見《姓苑》。宋尤鶴登進士第。又有尤絢、尤昱,南劍人。望出興。”


   部首 歹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ㄊ|ˋ
 漢語拼音 t   注音二式 t 

滯留﹑逗留。字彙˙歹部:「,滯也。」唐˙羅隱˙西京崇德里居詩:「進乏梯媒退又難,強隨豪貴長安。」

纏綿﹑糾纏。唐˙李山甫˙柳詩十首之九:「強扶柔態酒難醒,著春風別有情。」清˙洪昇˙長生殿˙第十九齣:「到日三竿不臨朝,外人不知呵,都只說君王是我這庸姿劣貌。」

沉迷﹑沉溺。如:「酒」。唐˙杜牧˙送別詩:「莫酒盃閒過日,碧雲深處是佳期。」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這些時尋芳人散日平西,俺正是春情樂意忘歸。」

熱鬧


場面高興、熱烈。紅樓夢˙第四十三回:「園中人都打聽得尤氏辦得十分熱鬧,不但有戲,連耍百戲並說書的男女先兒全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只聽得彭、施二人房裡拍手的聲音很覺熱鬧,不由的踱了進去。」


人群聚集、喧嘩吵雜。老殘遊記˙第十九回:「這東北上四十五里有大村鎮,叫齊東村,熱鬧著呢;每月三八大集,幾十里的人都去趕集。」



ねっとう ―たう 0 【熱▼鬧】

〔「ねつどう」とも〕大勢の人で混雑すること。雑鬧。

「車中の―に肉食人種特有の腋臭(わきが)の臭気(におい)を加へ/あめりか物語(荷風)」



 下學

解釋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戰國策˙齊策四: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
從身邊附近的事物開始學習。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上課時間結束,離開學校。宋˙陸游˙東吳女兒曲:阿弟貪書下學遲,獨揀詩章教鸚鵡。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一折:這早晚怎生不見孩兒下學來。

 


槎,砰訇,鬣,獅子(舞),乘槎,粘,靈槎/靈查


六三
  乩詩為一種神秘,若可信、若不可信;苟以此為實事,則惑矣。

「灤陽續錄」載張鷺洲自記巡臺事,謂『乾隆丁酉,偶與友人扶乩;乩贈余以詩曰:「乘 槎萬里渡滄溟,風雨魚龍會百靈;海氣天迷島嶼,潮聲簸地走雷霆。鯨波不阻三神鳥,鮫室爭看二使星。記取白雲飄緲處,有人同望蜀山青」。時將有巡臺之役, 余疑當往;數日,果命下。六月啟行,八月至廈門。渡海,駐半載始歸。歸時風利,一晝夜則登岸。去時飄蕩十七日,險阻異常。初出廈門,則雷雨交作,雲霧晦 冥;信帆而往,莫知所適。忽腥風觸鼻,舟人曰:「黑水洋」。黝然而深,視如潑墨。舟人搖手戒勿語,云:「其下則龍宮,為第一險處。度此可無虞矣」!至白水 洋,遇巨魚鼓而來,舉其首如危峰障日。每一潑刺,浪湧如山,聲砰訇如霹靂。移數刻,始過盡,計其長當數百里。舟人云:「來迎天使」;理或然歟?既而颶風 四起,舟幾覆沒;忽有小鳥數十,環繞檣竿。舟人喜躍,稱「天后來拯」風果頓止,遂泊澎湖。聖人在上,百神效靈;不誣也。遐思所歷,一一與詩語相符;非鬼神 能前知歟?時先大夫尚在堂,聞餘有過海之役,命兄來到赤嵌視余,遂同登望海樓;並末二句亦巧合。益信數皆前定,非人力所能然矣』!

按鷺洲名湄,浙江錢唐 人;雍正十一年進士。著「柳漁詩集」及「瀛堧百詠」。

 2.   部首 米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ㄋ|ㄢˊ
 漢語拼音 ni n  注音二式 ni n

附著。通「黏」。如:「麥芽糖的她衣服都是。」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稍稍息勞筋,網聚圓鯽。」宋˙王禹偁˙杏花詩七首之一:「紅芳紫萼怯春寒,蓓蕾枝密作團。」

糊貼。通「黏」。如:「海報」、「郵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有些磨壞的去處,再把些飯兒得硬硬的,墨兒塗得黑黑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恐店主人忘了,遂於沿路上令王吉于牆壁手榜。」


姓。如明代有鵬。


 3.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ㄔㄚˊ
 漢語拼音 ch   注音二式 ch 

木筏。同「桴」。如:「浮」。唐˙孟浩然˙歲暮海上作詩:「為問乘人,滄洲復誰在。」

樹枝。唐˙盧照鄰˙行路難:「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枯木橫臥古田。」


砍﹑削。後漢書˙卷六十上˙馬融傳:「冒柘,棘枳。」

. 乘
 注音一式 ㄔㄥˊ ㄔㄚˊ
 漢語拼音 ch n  ch   注音二式 ch ng ch 
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傳說舊時天河與海相通,海邊的人每年八月見木筏往來;有人遂帶糧食乘筏,至天 河,看到牛郎與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卷十˙雜說下。或以為漢張騫尋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見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地部˙石引荊楚歲時記。後比喻登 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唐˙李商隱˙海客詩:「海客乘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




靈槎
亦作“ 靈查 ”。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 明 孫柚 《琴心記·誓志題橋》:“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


指船。

唐 杜甫 《喜晴》詩:“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 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凄霰嚴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 郁達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安 ,春水靈槎會豈難?”
百科解釋:


靈槎,典故名,典出晉·張華《博物志》卷十。亦作“ 靈查 ”。1.指能乘往天河的船筏。2. 指船。










字號

B01789

正字

【槎】木-10-14

音讀

ㄔㄚˊ

釋義
木筏。同「桴」。如:「浮槎」。唐.孟浩然.歲暮海
  上作詩:「為問乘槎人,滄洲復誰在。」
 珏樹枝。唐.盧照鄰.行路難:「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
  ,枯木橫槎臥古田。」
砍、削。後漢書.卷六十上.馬融傳:「冒鴌柘,槎棘枳
 。」
」之異體。

 1. 砰
 注音一式 ㄆㄥ ㄏㄨㄥ
 漢語拼音 p n  h n   注音二式 p ng h ng
狀聲詞。多用以形容巨大聲響,如雷聲﹑鼓聲﹑敲門聲等。唐˙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震天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忽聽得外面有人打門,砰的打的很重。」


形容巨大的聲音。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洞天石扇,然中開。」唐˙韓愈˙華山女詩:「不知誰人暗相報,然震動如雷霆。」


獅子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體長約七、八尺,頭圓大,尾細長,毛呈黃褐色,者有,吼聲洪大,產於非洲和亞洲西部。捕食羚羊、斑馬等大型動物,有獸王之稱。


 4.   部首 髟 部首外筆畫 15 總筆畫 25
 注音一式 ㄌ|ㄝˋ
 漢語拼音 li   注音二式 li 

鬍鬚。左傳˙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臺,使長者相。」杜預˙注:「,鬚也。」

獸頸上的長毛。禮記˙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周人黃馬蕃。」文選˙曹植˙七啟:「哮闞之獸,張牙奮。」

鳥頭上的毛。文選˙枚乘˙七發:「鵷鶵鳼鶄,翠紫纓。」

魚類頷旁的小鬐。宋史˙卷六十二˙五行志˙水志下:「有巨魚,高數丈,……轉而傍艦皆覆。」

松針。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八˙木篇:「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松兩株,大財如碗。」

掃帚。禮記˙少儀:「拚席不以,執箕膺擖。」孔穎達˙正義:「謂掃地帚也。」




菩薩。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無福向獅子光中,享天上之逍遙;有分去駒兒隙內,受人間之勞碌。」


【ゆうゆうLife】新現役ネット 獅子舞で新春祝う


2008.1.30 08:07


頭をパクリとかむ獅子頭


軽やかな笛と太鼓の音に誘われ、獅子舞が登場-。新現役ネットが新春企画として催した向島(東京都墨田区)の老舗料亭での新春の集いでの一幕。

“高根の花”といわれる料亭のお座敷で、会席料理で新春を寿(ことほ)ぎながら、獅子舞を呼んで邪気を払い、1年を通じて、ますますの健勝と繁栄を祈願しようというリッチな企画。

一行が足を運んだのは昭和8年創業の「櫻茶ヤ」。向島は江戸後期、隅田川の桜並木沿いに料理屋がポツポツとでき始めたのをきっかけに、花街として栄えるようになった。「桜茶ヤ」は老舗料亭のひとつで、立派な門構えが当時をしのばせる。

獅子舞が登場したのは会席の食事が中盤にさしかかったころ。芸者衆のお囃子(はやし)に乗って、獅子舞がダイナミックに、どことなくユーモラスな舞いを披 露する。獅子にかまれると縁起がよいという言い伝えにならい、獅子頭が一人一人の頭をパクリパクリとかんでまわると、拍手や歓声が沸き上がった。

夫婦で参加した猪国昭さんは「個人ではなかなかできない料亭経験ができてうれしかった。新現役ネットのイベントでは、いつも新しい感動をもらっている。獅 子にもかまれたことだし、今年は春から縁起がいい」と満足げ。会食後、参加者らは地元名物、言問団子や長命寺の桜もちを買い、隅田川の土手沿いに浅草寺へ お参りに向かった。